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416章 琉球请通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俊最近所生产出来的机床等物全部发往吴地,由李恪运输前往羽陵岛或是新大陆。

两边的建设进度几乎相同,只是崔俊这边多了一个军工厂。

铁甲船的建造很顺利,在有了电厂之后,电焊的应用让铁甲船的建造进度急速加快。

天然树脂的大量到位,让崔俊的油漆工厂得以开工,原始的油漆配方崔俊还是能够做出来的。用在铁甲船上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锈作用。

铁炮的铸造十分顺利,崔俊规定,每一艘铁甲船上必须安装二十门舷炮以及船头船尾各两门主炮。

只是,炮弹的实验不怎么顺利,崔俊最后还是决定放弃现代的炮弹,使用原始的圆球开花弹。至少火药的改善,让炮弹的射程与威力都达到了恐怖的水平。

白鹿书院中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庄子里的原生小孩,或是外族年龄偏小的孩童。这些人一毕业,便被送去羽陵岛。

按照各自所学的科目,编入各个工厂,或是崔俊的海军序列。

九月之时,李世民到达灵州,敕勒诸部首领或酋长数千人到灵州拜谒,奉李世民为天可汗。而崔俊的铁甲船也开始了秘密试航。

不日,琉球有使者入朝,请与大唐通商,并献上海珠百颗。李世民甚喜,命崔俊行通商之举,并言对琉球当以物易物。

崔俊遵旨,与来使商议通商,定下货物数十种,换取琉球等价珊瑚、珍珠,以及鲍鱼、海参、海马、海鱼等干货。

所得之物,崔俊将送长安牙行定价之后,以三成利缴税。琉球使者当即带着崔俊提供的样品回去呈报琉球王。

十月,崔俊得知铁甲船海试成功。但在海试之时遇到倭国几艘渔船,为防泄密,便直接将之全部撞沉。

崔俊对此只答三字:“知道了。”

撞沉倭国渔船,崔俊根本就不在意。等下老子还要把你这祸害掐死在摇篮里呢。

千万别认为崔俊这是残暴,更别说什么只要大唐足够强大,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人会欺负咱们。

看看现在的大唐强不强?照样有脑子抽筋的蛮夷敢于挑衅大唐,甚至于出兵攻打。要想天下太平,除了政通人和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下归心。

老祖宗说得好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把天下都统一到咱大唐的版图里来,才是真正的天下一家亲。

十一月,琉球使者又来,为崔俊送上琉球特产一车,言其王对通商条款极为满意,并请求崔俊派人为其建造海港并要购买吴地所见之巨船。

崔俊推托此事需陛下亲自定夺,他这个侯爷只管商贸不管其他,并婉拒使者送来之物。

使者无奈,便去拜见李世民。李世民思虑再三,便使人去吴地寻李恪来京。

数日之后,李恪觐见,李世民便问及海港建设之要。李恪也不隐瞒,详细言说海港建设的诸多要点。

李世民听后频频点头,便说及琉球王之请。

李恪听后却道:“海港最难之处便在选址,大唐与南诏的海港均是崔俊探查1111所得,其方法我并未得知。”

李世民闻言“哦”了一声,便没有继续与李恪说下去。

李恪常年未归,又因杨妃得宠,李世民便准许李恪在长安多待几日。

李恪便在宫内老实待着,多于其母杨妃处伺候。

后,李世民再召李恪,言其已找到数名善于勘探水域之人,命李恪带人前去琉球勘探水域,寻一合适的地方建造海港,以利两地往来。

李恪遵旨,又请李世民恩准他在万象楼宴请故日好友。李世民便说李恪太过小心翼翼,寻亲访友自是由他自己做主便是。

李恪谢恩,便去找崔俊,包下一层楼面宴请故交好友。其时,万象楼格外热闹,京城权贵子弟等来了百余人。

但是李恪此举只是掩人耳目,最主要目的,便是找崔俊商议。崔俊身边有着天魁星与天闲星两大高手,剪羽卫根本无法靠近查探。

两人趁着众人微醺之时,悄悄远离众人。

“俊哥,父皇要我协助琉球建设海港,我以不明勘探为由推脱,却不知父皇已经找来熟人相助。不知俊哥是什么意思?”

“琉球海港可建,同时也可吸引其民众往海外移民。琉球人对于我大唐是忠心的。”崔俊道。

李恪:“海外之地已经建成三处大城,其外农田也已开垦万亩。你所言的袋鼠、考拉熊等物也已发现。只是人口方面到此时也只有数万,后续是否还要继续建造城池?”

崔俊:“暂时不需要了,一切皆是要看人口而定。”

李恪:“我近日看到父皇对我甚是慈爱,这海外之地是否献于父皇?如此一来,我大唐的版图将会扩展一倍左右,想必有此功劳,父皇必定对我更加器重。”

崔俊:“绝对不可,陛下爱子,但李治不爱兄。你若是觉得海外之地麻烦,我可派人去管理。你要提防的不是陛下,而是太子与其后代。”

李治闻言沉默。

崔俊:“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海外之地是你最后的一张底牌,绝不可在人前显露。若是你信我,便等上十年,十年之后,海外之地任你处置。”

李恪:“我自是相信俊哥的,只是这次回来,父皇给我的感觉,真像我做梦时才能有的样子。”

崔俊:“若是有机会,便多多回来看看陛下与你母亲。”

李恪:“这是自然。”

两人又聊了些别的,直到夜色深沉,这才各自散去。

李恪回到住处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一方面,他很想将海外之地的控制权献给李世民,以换取李世民的更多器重和信任;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崔俊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一旦将来有意外,他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而海外之地将是他避险的最后保障。

最终,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恪决定还是听从崔俊的建议,暂时将海外之地隐藏起来。他明白,只有保持足够的实力和底牌,才能在未来的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次日清晨,李恪早早起床,向李世民辞行,前往琉球。

他知道,这次前往琉球的任务并不轻松,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心要完成这个任务。

十二月时,在接连不断的朝臣请愿声中,李世民终于同意了封禅之事。这一决定仿佛是给整个大唐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群臣们纷纷议论,认为这是国家昌盛、皇权稳固的象征,是对陛下功德的最好赞誉。

随着封禅事宜的筹备,李世民又下了一道诏令,命令制造一批壮丽的羽卫装备,准备送往洛阳宫。这一消息如同一缕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都城。人们都在猜测,这究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封禅大典,还是为了别的什么重要事宜。

崔俊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他明白,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深深的政治意图和权力斗争。封禅大典不仅仅是对李世民个人功绩的颂扬,更是对大唐国力和政治稳定的一次重要展示。而羽卫的制造和运送,更是为了彰显大唐的军事实力和威严。

崔俊深知自己在这场政治风波中的位置和责任。他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又要确保大唐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他开始密切关注朝廷的动向,加强了对剪羽卫的训练和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崔俊也开始积极筹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他知道,随着封禅大典的临近,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必将愈发激烈。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为自己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赢得更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