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平常的时候闲适安逸,过年前这段时间,杨湛比起去年来真的忙碌了很多。

参加各类公司年会,被拉着吃各种关系的年底聚会餐,不知不觉投资了好多个零零碎碎的项目,到了年底的时候,不论赚多赚少都要给他打个电话报一报账目。

有获利分红的要么是现金要么是银行转账,让本来已经上交了正经收入的杨大老板又填充了不少的“私房钱”。

没有获利分红的,也要发个报表写个说明,向股东或者是老板汇报一下上一年度的资金增幅或者资产增值情况。

在身边的几个现金分红企业,杨湛亲自上门去参加年会顺道拿走了属于自己的利润,就连陈未的未来汽车人俱乐部,都在去年只分了几万块的基础上翻了好几倍。

杨湛在某天上午收到条短信,显示银行入账28万,他愣是没想到是谁打给他的,等快到中午了才收到陈未的电话。

二舅哥的意思非常明白,汽车俱乐部去年是赚了钱的,但是按照以前的约定,三年之内不分大钱,留下资金继续发展。

年底赚的这点钱是给股东们发个红包而已,毕竟投资了那么多,每年多多少少给回点油钱,讨个吉利的意思!

杨湛对未来汽车人俱乐部前后两次投资总共500万,快两年了回本也就30几万而已,不过他本来就没指着这个赚钱,只要二舅哥长长久久把这份事业经营下去,迟早有细水变溪流的一天。

广省这边的投资项目,杨湛至少还关心了一下,芝城老家他这一两年也为老爸老妈布局了好几个养老投资,这方面的收益只在杨国正每次收到分红的时候才会打个电话告诉他。

像是唐明生那边的制氧厂和怀山公园液化气站,两个项目一年为杨国正贡献了四十多万的“养老金”,坐在家里有钱收的日子,老两口愈发觉得在老家的生活底气十足了。

至于唐治胜那边的楼房出租是按月支付给唐桂香的,就像是发工资一样,每个月打完钱后,表嫂陈秀芳都会亲自上门通知一下两位长辈。

前年唐治胜买车的时候还借了杨湛十万块钱,当他那栋楼房在杨湛的入股支持下摆脱了困境后,只是几个月就将欠款还到了唐桂香手里。

现在这位老表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过完年后就想着将自己的雅阁换成四个圈,说是到时候手头不宽裕的话就直接找小姑唐桂香借支。

除此之外,杨湛还在老家入股了老同学唐铁军家的汽车检测站。

虽然以后要带着“地头蛇”铁头父子干大事业,但一码归一码,监测站去年五月份成立,正式经营才半年左右时间,却每个月可以给杨利青开出八千块的副经理职务工资。

杨利青是代表杨湛的,所以唐铁军父子俩都对他颇为照顾,再加上杨湛这位表哥确实做事认真且扎实肯干,这份高薪培养自己人的做法,让杨湛对唐铁军很是满意。

有这两父子在芝城照应,有些看不见的小麻烦自然而然的就绕过了杨国正他们。

唐铁军的老爹也是个很有眼力见的人物,自从跟杨湛家里相熟之后,他也将监测站的收入分红每个月抽出一部分,借着这由头总是亲自送工资上门,还陪着杨国正喝酒吹牛,俩老头现在反倒像是成了朋友似的。

总体而言,除了大项目大投资,杨湛之前因为因缘际会或者关系使然而涉猎的一些项目投资,这两年都发展得顺风顺水,也按照预期,每年给他自己或是给老家的父母带去了不菲的额外收入。

当然,这对于杨湛来说都是小打小闹,能让他在收获回报的时候小小的乐呵一下,也不枉杨老板前期花费的一些心思。

……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和收获之中流逝,眨眼间就来到了大年三十。

杨湛在寒潮来临的前两天就把父母和姐姐一家都接来了鳌头,蒋启超也在杨湛的建议下将他在老家县城里的父母接了过来。

因为蒋启超父亲身体不好的原因,原本还不愿意出远门,杨湛给他的意见是反正已经无法痊愈了,还不如趁着能够行动,到两个儿子工作的地方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不提蒋启超两兄弟现在的工作和收入都十分可观,就依照今年寒流肆虐的气候来讲,困守在山区的老家,还不如来到相对温暖的沿海城市,至少对病人来说是更加友好的生存环境。

最后还是杨湛让张佳明联系了一辆救护车,直接回芝城下面的县里,把蒋启超父母接了过来。

为了成全老兄弟团聚过年的心愿,杨湛如此费心的安排,也让蒋启超两兄弟由衷的觉得感动。

大年三十这一天,海边的三个兄弟都将父母亲人接到了家里,大清早杨湛就睡眼惺忪的走出二楼阳台,看院子里几家老人在一边拉扯一边争执。

“别说那么多了,晚上必须在我家里吃,客厅我都清空了,两张大圆桌摆下来,咱们三家老老少少刚好坐得下……”严峰和老爹和岳父两个人联手,一定要将晚上聚会的年夜饭定在他们家里。

顾伟的老爹老妈不遑多让,虽然他岳父一家没有过来:“那没办法,老严一家人多势众,晚上去你家我没有意见,但是中午必须得在我那儿,食材我都准备好了……”

杨国正和唐桂香却也是好客的性子,指着侧面加盖的那个设有土灶的偏房说道:“看见没有,从老家特意带过来的野味都已经在处理了,我屋里宽敞,反正今天晚上,咱们四个老头子要各显身手,到我这里也能施展的开……”

七八个人就在花园里争来辩去的,但是统一思想就是年夜饭三家人要在一起吃。

杨湛听了个大概后,干脆趴着阳台围栏朝下面喊道:“哎~下面的老爹老娘、大伯婶婶、叔叔阿姨们,别争啦,中午到顾大爷家里吃,晚上到我家里聚餐,至于严大爷家里,咱们晚上宵夜,十二点钟守夜跨年,公平公正,童叟无欺呀!”

花园里的人都抬头望着二楼的杨湛,想了想后觉得这样也行,反正都是好客引发的争议,这样分配的话,每个家里都做主人请了客,意思表达到位,暗合了亲近客套的精髓。

等到花园里的人散去,杨湛也没了睡意,回到房间后见陈晨已经起了床,长辈们都在家里的时候,除非被杨湛挟裹着,一般陈晨是不会像个懒媳妇似的睡到日上三竿的。

洗漱干净后下了楼,唐桂香做了鸡汤面当早餐,日子越来越好了之后,她也舍得花钱在吃喝上了,以前老俩口做饭做菜的水平很不错,但是早餐基本上都是敷衍的,如今也愿意花心思做得更符合口味了。

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只要不是小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需要忙个不停的。

家中正好三男三女,所以分工也很明确,男人们做需要体力的活儿,女人们负责精细且繁琐的劳动。

杨国正要处理晚上大餐的众多食材,所以,杨湛和李亚军就自觉的搞卫生、贴对联、整理家中摆设。

年底整理一下家里的卫生也算是一个习俗,虽然黄阿姨每天都在打理着闲人小筑,可杨湛他们还是要做做样子。

到花园里清扫一下落叶、一楼的玻璃糊弄般的擦几下、把灰灰和阿齐的狗窝搬出外面晒晒太阳……两个主要劳动力被指挥的团团转。

上午“忙碌”完家里的事情,下午就得忙碌手机上的活儿。

人脉关系拓展宽了之后,过年过节就不会那么清净了,从中午在顾伟家里吃完饭开始,手机上就不停的有短信提示音响起。

朋友的、同学的、同事的以及各种关系有过交集的,趁着这段时间都发个短信来拜年问候。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这种看似热情且有礼的短信问候反倒成了一种累赘,身份低一些的吧,不给领导或老板们发一条问候短信,好像都觉得自己缺了礼貌似的。

而接到短信或者电话问候的那些领导和老板们,也被这种烂俗的套路所绑架,好像不回上一条短信,就会被标榜高傲或者看不起人。

杨湛倒也没有特立独行,自己编上一条回复问候的短信,看到谁发过来的短信后,就将自己的问候短信复制过去,点了“发送”就当完成了一单人情对接。

当然,他自己也不是站在人情金字塔顶端的人,照样需要烦人的编上另一条主动拜年的短信,发送给公司领导啊、老大哥们啊、长辈亲人呀……

随着“叮咚、叮咚”不断响起的短信提示音,除夕的天空早早的暗了下来。

闲人小筑里灯火通明,传统的习惯是将家里和花园里能开的灯光都打开来,从海面上朝这边了望,只感觉花园中灯光绚烂、屋子里柔光暖暖,年长的、青壮的、柔美的与坚挺的身影在窗内流转。

欢声笑语,伴随着新闻联播那独有的片头音乐从屋内溢出了花园:“南部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寒流……记者通过直升机拍摄到……还有返乡的旅客滞留在了半途之中……”

趁着饭前的功夫,窗口的人影之中出现了拿着手机打电话的杨湛,隐隐的听到了他对电话里的嘱咐:

“辛苦了老张,物资和补助放心去发放,千万注意兄弟们的自身安全……年后给大家补假……所有日常补贴三倍以上发放,祝前线的兄弟们除夕快乐!”

“小湛,别打电话了,快来入座,年夜饭开席咯……”

“来啦。”杨湛收起脸上的严肃,放下手机后笑脸回身,朝着热闹又温馨的年夜饭桌上健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