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不留神 > 第197章 为争取逃跑的时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蒙古骑兵刚一奔进林子,就被杨锓锷埋伏在一个高地上的暗哨发现。

暗哨带着一条猎犬,猎犬嘴上套着皮套,不能出声。暗哨拍拍犬头,指了指村子方向,猎犬立即一头扎进黑暗,向村子悄无声息地奔去。

猎犬都是机警的犬种,又训练有素,熟悉林中地理,不到半小时便奔回村子,以头撞门,奔进杨锓锷的屋中。

杨锓锷带着几个骨干村民坐在屋里等着,见到猎犬撞进来,便知道蒙古骑兵来袭。

他就防备着成吉思汗会来偷袭,故放了暗哨,果不其然,成吉思汗在三天时间刚过,便迫不及待地来了。

杨锓锷让几个骨干村民立即出屋,带领村民依计行事,他自己则带着一盏马灯,带着猎犬,往村后一个高地走去。

村子里所有房屋全部亮起灯光,房门微开,灯光透过房门间隙和窗子泻出,将村子照得一片亮堂,数十位村民则在骨干村民带领下,匆匆出村,消失于夜色之中。

却说忽必烈带着骑兵风驰电掣奔来,未遇任何阻碍,凌晨时分到达村子外面,见村中灯光蔼蔼,却阒无声迹,就象一坐空村,不觉犹疑不定,勒马不敢冲入。

成吉思汗从后面赶来,见此也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进是退?

祖孙二鬼商议道:“这明显是一座空村,就跟两军对阵劫营一样,对方空出营寨,诱使劫营者上当。这座空村,估计里面大不了挖一些陷阱、堆放些引火之物,再埋伏些村民而已。村民一共只有数十名,又被砍翻十来个,只剩下不到四十名,纵使埋伏于村中,又能奈我百十名蒙古铁骑何?看来杨锓锷也不过尔尔!”

二鬼取得一致看法,便有了破解之策,并立即展开攻击行动。

忽必烈带着五十名骑兵,扬着弯刀踏进村中,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行。

成吉思汗带着另五十名骑兵,站在村子前面,举着弓箭,箭尖对着村子,以做接应。

忽必烈来到第一座茅屋前,命三名骑兵围着屋子转一圈。骑兵回禀说透过窗子可清楚看见屋内,因为点着灯,屋里家具什物宛然,却静悄悄的,一个鬼物都没有。

又来到第二座茅屋前,情形跟第一座一样。

再来到第三座茅屋、第四座茅屋……

直至将村中几十座茅屋全都细细侦察一遍,情形全都一样,屋门打开,屋内亮灯,却连一个鬼影都没有。

此时天色已明。

忽必烈十分懊恼:难道这些村民都逃了?杨锓锷争取三天时间做准备,原来是带着村民全部逃之夭夭?

他派一个骑兵去村外向成吉思汗禀报,成吉思汗留下二十名骑兵在村口警戒,带着三十名骑兵进入村中。

铁木真细细察看了几座空屋,虽感到十分蹊跷,但找不出任何破绽,忽必烈又在他身边一个劲儿说,杨锓锷要三天做准备,乃是为了争取逃跑时间。

成吉思汗问,逃跑为何不熄灯,难道是为了给我们照亮不成?杨锓锷知道我们连夜进村?

忽必烈不能解释,便道,既如此,不如我们一把火烧了这个鸟村子!

成吉思汗说,烧了我们就输了。

一个骑兵忽来报告,在村子东边发现杨锓锷的茅屋。

忽必烈问何以确定?

禀告说,茅屋门上写着姓名。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便来到杨锓锷屋前,果见茅屋门框上钉着一个木牌,牌子上写着三个颜体字:杨锓锷。

牌子很旧,字体都有些失色,应有很多年了,以此看来,此屋应是杨锓锷的屋子不假。

成吉思汗翻身下马,向屋子走去。忽必烈怕爷爷有失,赶紧也下马来,带着几个兵士随侍保护。在屋外也布置了警戒。

进入屋中,只见四壁都放着木制书架,书架上堆满书籍;靠北搭着一张书桌,也是木头制成,粗犷而宽大。

桌上也码着许多书,有一本翻开放着,似乎主人正伏案苦读,忽因事起身,急急离去。

忽必烈走过去,拿起翻开的书,书名乃是《三国志》,翻开处正写着猇亭之战。

忽必烈大惊,急忙扔下书,对成吉思汗道:

“爷爷快走,我们中计了!”

成吉思汗对书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感到危险

“中什么计?一个小现代小鬼儿,能拿我们祖孙怎样?”

忽必烈跟他爷爷不一样,曾饱读中原书籍,对于三国时期的猇亭之战知道甚详,杨锓锷将书翻到猇亭之战的地方,绝非偶然,而是有所指,根据当前情况,杨锓锷定然是告诉他们,空村将燃起大火,把他们这一百来名蒙古骑兵当成当年刘备刘皇叔的数十万大军一般,用大火烧灭!

忽必烈来不及解释,拉着成吉思汗便往门外奔。

刚奔到门口,忽从门框上落下一道铁网,拦住去路,忽必烈抽出腰下弯刀,照着铁网猛砍。

随侍的士兵也抽刀上来用力砍,但铁网十分坚固,一时之间难以剁开。

门上突然落下铁网,表明此屋是杨锓锷设的陷阱无疑,但一间小小的茅屋就能拦住几个蒙古勇士?

见忽必烈跟几个鬼兵一个劲猛砍铁网,铁木真骂道:

“真是读书读傻了,非得走门不成?”

抽出自己腰下弯刀,照着旁边的窗子劈去。

窗子里镶着几根木条,照道理一刀便能劈开,可成吉思汗的弯刀劈上窗条,窗条没有折断,而是当地一声将刀刃弹了回来,且迸出火花。

成吉思汗走近一看,窗条形似木条,实际却是精钢材质,自己的弯刀哪里劈得开半分。

这一惊非同小可,成吉思汗忙用碰了一个缺的弯刀砍断墙上的茅杆,立即便傻了眼:果不出所料,茅杆覆盖下的墙壁乃是用巨石砌筑。

怪不得刚进屋时总觉哪里不对,现在才明白,这座茅屋在外面看似普通大小,但进屋却突然小了许多,是因为宽厚的石壁占去很多空间,才造成这种骤然变小的感觉。

这座茅屋墙壁用巨石筑成,内外皆饰以茅草,让成吉思汗祖孙觉得,这只是一间跟村中其它屋子一样、弱不经风的茅草屋,实际却是一个坚固的牢笼!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一不小心便成为笼中鸟。呵呵。

忽必烈和几个蒙古兵砍了一阵,铁网几乎没什么破损之痕,只得悻然放弃。

成吉思汗这时也不得不重视孙子刚才的话,问道:

“你说杨锓锷欲用猇亭之战那样的火攻来烧死我们祖孙俩?”

忽必烈道:“是的,那小子将桌上的书翻到猇亭之战那一页,便是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他要用火烧之计。中原的读书人就喜欢使用这样矫情的行事方式。”

“既用火攻,屋中一定有引火之物,可在哪里呢,难道是这满屋的书籍?”

“应该是。也或许在书籍后面藏有芒硝、油脂等助燃之物。”

忽必烈言毕,命几个鬼兵搬开书架上的书籍,果然在书架后面发现装着芒硝油脂的麻袋,高高地堆码着,有书架一半的高度,如果燃烧起来,这小小的石屋牢笼将立即被烟火吞没,而屋中的鬼魂亦将迅即葬身火海。

当然,鬼是不死的,纵使在这屋中被烧成灰,亦会慢慢聚拢复身,倒并不可怕。只是要命的是,这个过程非常之漫长,也许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虽然不是死,但效果胜过死,还有过之而不及。呵呵。

忽必烈只觉得浑身冒汗,对成吉思汗道:

“爷爷,我们祖孙俩一生打雁,未曾想今天被雁啄了眼!如之奈何?”

成吉思汗气定神闲,丝毫不慌,点拨孙儿道:

“屋门被封,内外隔绝,谁来屋中放火,我们自己点吗?”

忽必烈道:“倒的确未发现点火之物,不知杨锓锷藏有什么诡计?”

成吉思汗手臂一挥,斩钉截铁地道:

“不管那小子有什么诡计,我们只需以快打慢,外面还有一百名骁勇骑兵,命他们用棍挑刀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拆除一段石墙,我们才能化险为夷。”

“只有如此了。孙儿领旨!”

外面早已围满蒙古骑兵,但对着坚固厚实的石墙毫无办法。忽必烈隔着铁网对门口的骑兵们道:

“不论你们想什么办法,就算是用嘴啃,也必须在一个时辰之内给朕把石墙拆出一段,否则,军法从事!”

外面的办法总比里面多,骑兵们叫来村外警戒的骑兵,大家共同商议想办法,很快想出一法:砍树作杆,剥树皮结绳,然后将绳子套在石屋上,用一百匹马来硬拉,定然能将小小的石屋拉倒,救出两位大汗。

将此办法向困在屋中的两位大汗一禀,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认为可行,传旨速做杆绳,尽快拉倒石屋。

百名鬼兵呼啦啦散到村外,砍树剥皮,到下午时分,便制成几十根粗壮的木杆,用树皮编成上百条结实的绳索。

骑兵们将所有绳索拦腰套在石屋上,每十匹马分为一排,共有十排,每排马前均横着象车辕一般的粗大木杆,套在石屋腰上的绳索便依次拴系在“车辕”上,然后催动着百匹战马一齐发力,向前奔走。

果然马多力量大,石屋摇晃起来,眼看着即将连根拔起!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站在窗前,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