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商业帝国 > 第496章 形势大好的大清帝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6章 形势大好的大清帝国

现在的皇太极,可谓志得意满,踌躇满志。

虽然上次经过京畿之战,自己损兵折将,伤了一些元气。

但在自己立刻宣布改国号称帝,大封原先的功臣猛将,不但一扫那一场战争,给自己的集团带来的颓丧之气,而且还大大的振奋了人心。

再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女真人为满族,将自己原先的领地之内,白山黑水之间的生女真,召唤出来。并且将许多对满清忠心耿耿的汉人,抬籍为满族人。这不但笼络住了那些汉人,而且还让生女真变得驯服,如此一来,大大的扩大了满族人的人口基数。现在的满族人,已经成为了大清帝国人口民族的优势主流了。

这大大的巩固了统治的基础。

同时自己实行汉人的政策规矩,将原来是一个强盗集团野蛮的部族,变成了真正的国家。捋顺了现在帝国内的种种不和谐的矛盾,让办事效率更加提高。

而自己孤注一掷,也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只带着四千正黄旗勇士,御驾亲征,横扫草原。

用这赫赫战功,不但挽回了集团内部,对自己上次的失败造成自己声望的下降,反倒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而最关键的是,驱赶走了大明垄断食盐贸易的代理人林丹汗,让自己生产的食盐,再次进入蒙古地区,再次成为自己控制蒙古的一招铁拳。而且让自己捉襟见肘的财政,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内部稳定了,将生女真填充到那些损失惨重的满清八旗之中,让一战损失得到了恢复。

用提高汉人的待遇,快速的组建了汉八旗,让那些汉人感恩戴德的同时,也死心塌地的为大清效命。

征服了蒙古,有了充足的蒙古兵员,快速的组建了蒙八旗。

这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操作下来,大清的军事实力不降反升,现在自己已经拥有雄兵40万,足可以对大明发动任何一场打击进攻。

当然,一切的事情就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

当初自己利用范文成的侄子,在明庭暗中运作,驱赶吕建出朝堂,结果弄巧成拙,把吕建本来想去西北对付流寇,变成了被贬到东江镇,直接面对了自己。

吕建现在的东江镇,也拥有了8万大军。虽然和自己相比,还算是兵微将寡,但吕建个人的能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民间已经流传,一个吕建足抵百万兵。

对于这样的吹捧,皇太极认为过了,他只能抵得上十万兵。

而且他认为这种民间吹捧,还是低估了吕建的作用能力,三十万,还是恰当的。

这样下来,近在咫尺的吕建,就成为了自己的死敌对手。皇太极是不敢对吕建的东江镇军队,掉以轻心的。

既然在军事上双方几乎可以化为平等,那么在其他方面上,自己就略处下风了。

大明对大清的封锁,已经相当严密。这样一来,自己的财政收入,就略逊那个有财神爷之称的吕建了。

而现在孙承宗再次回到辽西督师,他也开始改变了原先的策略,将原先各地的杂牌军,都遣散回去,而是利用对自己苦大仇深的辽东人,组建真正的关宁铁骑。这时候辽西的明军战斗力,已经有了显着的提高。

在这期间自己为了试探,曾经几次派出小股部队,继续袭扰辽西,结果却都大败而回。这样自己的财政,就又损失了一块巨大的抢掠来源,就只剩下牛庄的食盐了,再有就是那些汉人奴隶的产出。

但是在天灾之下,产出极为有限。而为了继续收拢汉人人心,自己还不能够竭泽而渔,过分的压榨。

现在自己虽然兵强马壮了,结果财政却限制自己继续发展了。

而这时候吕建又到了东江镇,孙承宗又改变了打法。如此一来,一西一南,明朝的两个军事集团,就形成了互相配合,两面压迫自己的不利局面。

但好在吕建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他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重新夺占了镇江,然后就默契的和自己,形成了隔江而治的局面。

这是一个好的局面,正如杜度说的那样,这样就会给自己和对方,一段短时间的喘息发展机会。

但现在的大清和大明不同了,形势相对吕建来说,已经发生了逆转。

那就是自己拥有广大的面积,众多的人口基数,对比吕建那狭窄的地区,不过200万左右的人口来说,已经是碾压式的形势了。

用同样时间的发展,自己的发展速度会更快,取得的成效会更高。那么在这段短暂的隔江而治期间,自己的实力就会慢慢的超越吕建,最终将他远远的甩开。

然后等到自己攒足了实力,就行泰山压顶之势,一举灭了吕建。

形势都在向好的一面发展,结果突然间卧底大明朝堂的范成,却给自己送来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消息。

崇祯小儿,竟然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突然间放弃了对吕建的打压限制,而将登莱水师中的精锐,调拨三百条战舰,2万水师,派驻旅顺口,加强吕建的力量。

这样一来,吕建就已经掌握了水陆两军10万人。

如果再加上他的能力,皇太极感受到了来自南方的威胁。

这件事必须小心应对,绝对不能含糊。

所以,在得到密报之后,皇太极第一时间在大正殿,召集所有的王公大臣,紧急会议磋商应对之法。

然而几次的开会商议,效果却不理想。

所有的王公大臣,包括范文程在内,都一致认为,明朝的皇帝调拨舰队给吕建,一来是甩包袱,让吕建替他养军;二来吕建也愿意接受的原因,是因为他要利用这支舰队,来对付南面的朝鲜,压迫朝鲜不再敢对他有小动作。

而这支舰队真正对大清的威胁是没有的,因为水师是不能登岸作战的。

同时又得出了一个乐观的结果,那就是天下人谁都知道,养一只水师所花费的费用,那可比养一只陆军高上好几倍。

这样会消耗许多吕建的财政经费。本来就地小民贫的东江镇,会被这支舰队拖垮的。

吕建号称财神爷,但财神爷也得有个聚宝盆做道具呀,他也不能够凭空变出足够的金银来。

最终在大清和吕建互相比发展,比壮大的关键时候,吕建出现了一个无底洞,这岂不正好更加拉大双方比拼的距离吗?

毕竟财神爷也不宽裕不是。

大家说的头头是道,皇太极虽然也认同了这种观点,但却在内心之中,总是感觉到有一种隐隐的不安。直觉告诉他,事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

因为天下人都知道,吕建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绝对不可以轻视他所做的任何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