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拜师之礼完成之后,刘琦也算是正式拜入蔡邕门下。

刘琦再次拜谢恩师蔡邕之后,又陆续拜见顾雍、阮瑀、路粹几位师兄。

钟繇虽跟随蔡邕学习书法,但蔡邕认为钟繇书法有着超越自己的潜力,所以并未收其为弟子,而是同辈相交,是故刘琦也以半师之礼待之。

刘琦拜谢一众师门亲长之后,又捧着恩师蔡邕赐予的珍藏书卷,来到父亲刘表跟前。

像汉代拜师学艺,若是路途遥远,弟子多半就会住在老师家里,这也便于师长教导。

而大多数学子年纪还小,便已拜师学艺,离开父母身边。

这时的老师,既要负责教导学生成才,又要负责他们的生活成长,着实有些亦师亦父的意味,这或许就是‘师父’的由来吧。

原本蔡邕府邸和高平侯府都在京师洛阳,离得也不算远,是故刘琦倒是可以每日回家歇息,白天再来蔡邕府邸学习。

只是年后,高平侯府便只剩刘琦、刘琮兄弟俩留在京师之中,到那时候就看刘琦是愿意常住蔡邕府邸,还是每日来回奔波了。

当然刘琦现今拜师完毕,刘表自然也是勉励刘琦一番,期盼其成为栋梁之材。

而刘琦听得父亲刘表教诲,也自是躬身应诺。

不过刘表叮嘱刘琦之后,再看得刘琦手中捧着的几卷书册之时,却是微微愣了愣神。

刘琦手中的书卷,除了常见的《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史之外,还有蔡邕用‘飞白体’,写就的几篇辞赋。

而蔡邕的‘飞白体’,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着实乃是难得的书法圣品,难怪书法已有小成的钟繇,也要追随蔡邕求学问道了。

而最最重要的是,刘琦手里还捧着的一卷颇具沧桑之感的《乐记》。

而这正是西汉宗室刘向父子,考教先秦典籍之后,编撰的《乐记》原本。

蔡邕既送出《礼记》,又送出原本的《乐记》,无疑表明着对刘琦的看重。

自古以来,礼、乐便是圣人教化天下的法门,而刘琦若能习得礼乐之精髓,日后不管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都将有着非凡的意义。

往小的说,刘琦至少能成为山阳刘氏合格的继承人。

往大的说,日后刘表若登三公九卿高位,乃至天下大乱之后,刘琦也能守得住刘表开创的一番基业。

刘表见此,自是又向蔡邕拜谢一番。

“日后犬子,就劳烦伯喈兄多多费心了!”

蔡邕闻言,自是谦逊道。

“景升兄,你我相交多年,再者能收得刘琦这等佳徒,蔡某也是三生有幸。此后蔡某定当倾囊相授,以助其成就一番声名。”

刘表、蔡邕二人又客套一番,眼见临近正午,蔡邕自是设宴款待众人。

由于今日是刘琦的拜师宴,是故刘表、蔡邕二人坐主位,其余人等则按次坐定。

蔡邕出身的陈留圉县蔡氏,亦是声名远扬的世家大族。

同时蔡邕的叔父蔡质,更是做到了九卿卫尉之职,是故蔡府也有一支相当不错的歌姬舞女以及乐工。

随着众人觥筹交错之际,歌姬舞女、争相斗艳,自是引得不少年轻一辈侧目。

同时因为蔡邕精通音律,蔡邕府邸的乐工耳濡目染之下,一番演奏也是引得众人陶醉不已。

随着歌姬舞女以及乐工的退去,众人多有意犹未尽之时,却突然听得帷幕之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琴声。

刘表、卢植、马日磾、王谦、何顒等名士,仅仅听得这一声琴音,便已引得众人眼前一亮,同时众人不禁暗赞一声好琴。

随后那琴声如泉水叮咚作响般淌入众人心田,原本已然眼前一亮的众人,不禁又尽皆坐直了身子。

而原本还有些喧闹的宴席,瞬间也便变得鸦雀无声,众人尽皆徜徉在美妙的琴音之中。

这琴声时而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时而又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时而又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曲琴音过后,犹如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众人不禁拍手叫好。

待众人充满问询的目光看向蔡邕之时,蔡邕也不禁笑容满面,颇为自豪的呼喊道。

“琰儿,还不快快出来拜见列位叔伯,以及一众青年才俊。”

听得蔡邕所言,刘表不禁想起,在南阳有过数面之缘的蔡邕之女蔡琰。

莫非方才那般天籁之音,便是年仅十二的蔡琰弹奏的?

随着仆从掀开帷幕,一个娇俏可人的小娘子,抱着一把古琴印入众人眼帘,而这可不正是蔡邕之女蔡琰么!

不想蔡琰仅仅十二岁,在音律方面便已有这般造诣,果然不愧是史上有名的才女啊。

刘表以及众多宾客,颇为欣赏的看着蔡琰,抱着古琴来到蔡邕跟前,随后蔡琰依次向蔡邕及众人拜道。

“琰儿拜见父亲大人,拜见诸位叔伯,拜见诸位兄长。”

众人现今都已知晓蔡琰乃是蔡邕之女,再加之蔡琰这般出彩,是故众人的夸耀之言,顿时就滔滔不绝起来。

蔡邕先是欣喜的让女儿蔡琰,坐在自己身旁,随后又朝众人拱手回礼,同时也不知是自谦,还是夸耀的说道。

“小女虽年仅十二,但已得老夫音律方面的八分真传,还有待进步,有待进步啊!”

与蔡邕关系亲近的刘表、卢植、马日磾几人,听得蔡邕这般夸耀之言,自是笑出声来。

这时刘表见得蔡琰摆放在案几之上的古琴,琴尾部分有着明显的烧灼痕迹。

莫非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焦尾琴’不成,是故刘表不禁好奇道。

“伯喈兄,此琴名唤何名,为何有着如此明显的烧灼痕迹?”

蔡邕听得刘表之言,一股狂喜涌上心头,同时不得不暗赞一声刘表的好助攻。

而蔡邕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仿佛在告诉众人,哪怕方才众人齐声夸耀的蔡琰,都不如这一把琴来得重要一般。

蔡邕小心的将古琴抱在怀里,轻轻的抚摸,仿佛这便是他的心头好一般。

随后蔡邕将烧灼的琴尾展示给众人一观,欣喜而又自豪的开口言道。

“此琴名唤‘焦尾’,乃是蔡某流落吴、会之地时偶得。”

“当时正有吴人烧火做饭,而那柴火正是一段桐木,桐木烧着之后,噼啪作响,其声清脆入耳。”

“蔡某听后,忙冲了进去,从灶堂之中抢出了这段桐木,待仔细一看,果是制琴的好材料。”

“于是蔡某从吴人手中,把这段桐木买了下来,精雕细琢之后,方有这把‘焦尾琴’。”

刘表离得近,自然可以清晰看得那烧灼的痕迹。

而不少好音律之人,如卢植、马日磾、王谦、何顒、曹操等人,也纷纷围上前来一观。

随后众人口中一段段溢美之词涌出,自是又引得蔡邕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