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教授没好气,都是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学生。

人家女学生已经给老师找了个好位子,把要的资料一样样搜索好,这会儿都送上桌子看起来了。他带的这个倒好,还在看着门外不知道在发个什么呆!

看见老师“核善”的目光,这小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没眼力见儿。

讨好的接过老师手里的平板,把他们路上商量好的书单、文献名一一输入搜索屏。

不过,手上忙活嘴巴却闲不住:“老师,这儿真的能查到所有资料吗,咱们学校文献库收录内容已经是全国一流的,就这样也不敢说能全找到,就这里……”

边说话边搜索,每搜索完一组就提交【借书】,操作越来越快,像个木得感情的搜书机器。

咕辘辘~

车轮碾地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园内用来造景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声音更加清晰明显。

众人闻声看去。

一个穿着窄袖交领上衣和葱绿长裙的姑娘推着个小车从月洞门走了进来。

或许是为了搭配整体风格,那小车模样像个书生用的木制书箱,箱斗里装满了他们刚才要的资料。

那姑娘走到众人面前,从车里拿出了个卷轴模样的清单:“这是编号1023~1025号书单的全部刊册,哪位来接收清点一下数量?”

“我来。”

第一批提交数目的一个小姑娘赶紧举手应道,跑过去一一核对,“没错,一本都不差,谢谢你,我们自己搬就行。”

“好,那这台车先放在这,看完需要还书的话在索引屛上可以办理。如果今天用不完的话也没关系,你们持有的是最高权限的积分卡,只要不把刊册带出书屋范围,借阅时间随意,不要污损就可以。”

绿裙姑娘详细交代着,跟老师来学习的小姑娘连连点头答应。

就说话这么会儿功夫,又有几批书被送到这里,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赶紧出来核对数量,搬书、分书。

虽然一本本书册崭新,但却没人毛手毛脚,都小心得很。

等这一波书籍接收完毕后,亭子里那张足够容纳几十人同时开会的大长桌,已经被塞的满满当当。

像极了高三冲刺班的那一座座书山。

“老师,这是上个月孟家桥遗址刚出土的简牍吗?我记得是还是齐教授他们带头发掘的。”

“没错,就是那个。”老教授拿着放大镜专心看书册上的文字,那书册外表崭新,内里文字却好像是某种木片的拓本,边缘斑驳,甚至有些地方是小碎块拼接起来的,但幸好文字都很完整。

“但那些不是还没清理修复完么,而且听说破损了很多,这里怎么会这么全?!这是真的吗?”

男生不敢置信的翻开下一本,和老师手里那本一样,虽然是拓本,但所有文字都保持的很完整,甚至书页下方还有些关于拓本原件的材质、文字等简单描述。

就像有人在所有人发现这些资料前,就彻底扫描过一遍,蹲在旁边详实记录了似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老教授从老花镜上方瞥了自己学生一眼,教育道:“真不真的,自己看自己分辨,所有科学都是探索得来,所有道理都能自己求证,文字资料从来只是参考。”

“是,老师。”

柯飞鸣的7张卡除了直属领导外,知道的人不多,这次被派来的教授就是这一少部分。

至于学生们,都算是在不破坏林渔约法三章前提下的“搭头”

一开始他们对于林渔说的“能搜到任何出版、印刷或在国土上存在过的文字资料”的这些话,只觉得是天方夜谭。但鉴于以往战绩,还是派来了一些能勘定某些方面真伪的专家,反正他们都是搞研究,哪里不是研究呢。

但进门不过一小时,他们就被震住了。

老教授咋舌。

这个结果传回去,那7张卡肯定会成为抢手货,他们这些平时只挖个土、干修复的老家伙可不一定能争得过那些搞医学、搞经济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通知换人。

想到这儿,老教授也不扮深沉了,催促道:“抓紧点,别发呆了,把我标注好的这些整理一下。”

“好好,马上做。”

男生赶紧按照要求开始分门别类整理,这些都是平时干惯了的,做起来又快又好。

老教授满意点头,再次沉浸资料中。

男生心里感慨,老话诚不欺我,高手在民间啊。

不过,这种完全不科学的齐全资料收录,一个偏远小客栈是怎么做到的?

他真的很好奇!

比薛定谔的猫还好奇!

……

张亮和闵星星的收房程序简单到相当于没有。

两人一个带着自己的团队,一个带着自己万能的妹妹,完全不用他们安排什么就搬家完成。

跟林老板三个人像来做客似的,乔迁宴带着肚子上桌吃的溜圆。

躺在廊下的三张摇椅上,简直不能更舒服。

“林老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连打两个饱嗝的张亮早就没了初见时的专业气质,现在简直像个顶着时尚脸的抠脚大汉(说的是气质,不是黑张摄影师真的吃完饭就抠脚,没那么重口!)

林老板连续高强度运动养出的腹肌紧实,小腹平坦。

忽略刚才饭桌上吃的不比两人少的事实,旁边两人小肚子滚圆、打嗝此起彼伏,对比也是相当强烈。

林老板拒绝套路:“不当讲,别说了。”

闭上眼睛,不看不听。

张亮:……

闵星星:……他说的也是我想说的,你不让他说,那我怎么说?

但没关系,脸皮厚如城墙的人深谙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刚才的拒绝全当没听见,“不情之请”该讲还是要讲的——

“小柏院子里那棵树是你给搞来的吧?”

“好好说话,什么叫搞来的,我那是看他那院子光秃秃不好看,种棵桂花树填填空。”

“那我院子里也秃啊,你咋不送我填填空?”

林渔看看院子里堆了一地还没收拾的摄影器材、行李、杂物,又看看旁边这位。

眼神示意——你这院子哪儿还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