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永不后退 > 第24章 野外烤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由咯。”巡逻车刚一走,王峰就伸了个懒腰,大声吼道。

“班长,我记得前面有条河谷,这个时节河里的冰应该化了,走去看看,有鱼没。弄几条上来改善改善伙食。”胡嘉亮舔了舔嘴唇。

林章峰对这里熟悉,几个老兵看起来也并不陌生。

袁佑辰听说要摸鱼,一下子来劲了:“捞鱼?我最擅长了,兄弟们,走着啊。”

之前一听班长说外面没啥危险,他也就跟王峰一样,把这次行动当成是一次野外露营了。

“都被枪给我背好了,训练就是训练,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集合。”马文明一脸严肃。

众人一听,立刻捡起地上的背囊和枪,按照行军要求,在身上背好,并成二列横队站好。

张恒宁的背上,还背着一口铁锅,那是马文明让他提前准备的,野外生火做饭用。

其实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不用高压锅根本做不熟米饭,也就能煮个面条什么的。

炊事班的小王,临出发前专门给张恒宁挑了一口重量最轻的。

张恒宁笑着问他:“你凭什么断定这口锅就一定要我来背?”

“看着吧,背锅侠,这口锅要不是你来背,我名字倒着写。”

张恒宁刚一下车,小王的预言就应验了,他在心里苦笑:“都是仙山上的老神仙,料事如神。”

“向右转,出发!”马文明下达命令。

“班长,去哪儿?”排在队首的李新回头问道。

“下河摸鱼。”马文明郑重其事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

“欧!”王峰欢呼道。

二列横队变二路纵队,大家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

又往前走了2公里左右的路程,“哗哗”的水声从前方地下传了上来,大家很高兴,加快了脚步。

又走了几百米,一条小河谷挡住了去路。

大家站在河谷上,低头朝下看去,河水淙淙,冰已经化了,雪山上的融水正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

河谷与地面的落差不算太大,峭壁也不算太陡,小心攀爬都能下去。

大家解下背囊,把背囊放在地上,只背上水壶和枪。

边防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枪离开自己的身体。

大家相互扶持着,很快就下到了河谷里。

水很清澈,也不深,不仅能看清河里的石头,还能看到一条条肥美的一天到晚只顾游泳不懂逃命的鱼。

在西藏,只要有河的地方,就必定会有鱼。

像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鱼都没怎么见过人,更不怕人。

大家一抓一个准,很快就装满了两大塑料袋。

马文明见差不多了,就说道:“行了,上岸吧,一会儿烤几条尝尝鲜,剩下的,装背囊里,中午继续吃。别抓太多了,浪费。”

于是,大家都上了岸,顺便把各自的水壶灌满水。

张恒宁尝了一口,虽冰冷刺骨,但透着一丝清甜。

大家沿着来路爬了上去,找了个背风的大石壁,然后四下散开,寻找柴禾。

这里的树很少,但也并非没有。

不一会儿,大家就捡来了很多枯枝。

李响和马文明掏出小刀,熟练地剖起鱼来。

胡嘉亮和黄海涛掏出工兵铲,很快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筑成了一个简易的行军灶。

王峰和袁佑辰把柴禾放进灶里,王峰掏出打火机,开始生火。

张恒宁则接过马文明他们剖好的鱼,用水壶里的水先清洗一遍,然后撒上盐和辣椒面,交给焦玉杰。

焦玉杰用红柳枝从鱼头插入,使劲一捅,红柳枝便穿过了鱼尾。

大家谁也没说话,各司其职,手上的动作也很快,流水线作业,配合得相当默契。

没有半个月以上的同班共枕,是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心有灵犀的。

有那么一刻,张恒宁感觉自己好像融入了这个野战集体。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与大自然的伟力相比,人力更是微不足道。

在青藏高原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家的感受更深。

在这里,天空只需轻轻吹出一口冷气,雪山只要缓缓晃动一下身体,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共生共存。

所以,与生存这条需要奋力一跃才能跨过的鸿沟相比,人与人之间那些不足为道的琐碎裂隙,都可以暂时抛到脑后。

八条鱼很快就支棱了起来,火很旺,大家每人举着一根红柳枝,围坐在火边,火光映衬出一张张兴奋开心的脸。

老兵们同样很兴奋,一个冬天都蜷缩在院子里,好不容易出来放个风,得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再说了,带着三个新兵蛋子,老兵们油然而生一种带团老导游的感觉,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新兵们永远也问不完的关于高原的问题。

鱼肉在火上烤得“滋滋”冒油,虽然只撒了盐巴和辣椒面,但那诱人的香味,让大家在三成熟的时候就有咬下去的冲动。

好不容易忍耐到全熟,“快,趁热吃。”马文明尝了尝,说道。

大家充分发扬不怕烫的精神,一会儿功夫就把鱼啃了个干干净净。

王峰一遍抹着嘴,一边说道:“太好吃了,我老家最正宗的烧烤摊,也烤不出这么好吃的鱼。”

“要不……趁着新鲜,再烤一轮吧。”袁佑辰说道。

“你还吃上瘾了?我们是来野炊的吗?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为了摸鱼,我们又朝前走了大概3公里,也就是说,我们这次的徒步,比其他班都多,得走56公里,还不抓紧时间赶路。”马文明站起身来。

胡嘉亮笑着说:“恐怕我们班并不是走得最远的,好不容易出来放个风,各班估计都得去游山玩水一番。我听二班的老胡说,他们还去寻找雪莲花了呢。”

马文明笑着说:“老胡这呆子,这个季节,哪有什么雪莲花,忽悠新兵的吧。”

大家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迅速收拾起自己的背囊。

马文明把所有的鱼都剖了个干净,张恒宁则重新取出一条塑料袋,从枯草上抓了几把没有化掉的积雪,在鱼身上抹了一遍,然后把鱼和雪都放进了塑料袋,装进自己的背包里。

青藏高原本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白天冷鲜、夜晚冷冻,随手一抓,都是一个移动的小冰箱。

胡嘉亮和黄海涛灭掉炉火,仔细地把灰烬扫进火坑里,然后操起工兵铲,铲土把坑填平。

经过他们这一打扫,一点烧火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王峰问道:“班长,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这里空无一人,估计几百年后,考古队才能发现我们这个河谷渡人烤鱼遗址。”

胡嘉亮听他这么一说,竟严肃地批评道:“王峰,这是野外生存训练!即使换了个环境,变了个方式,它依然是训练。该严格的地方,就得严格。留下行军痕迹,这是兵家大忌,野外训练前,连长专门上的几堂课,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

王峰完全没想到,平时和蔼可亲的胡嘉亮一遇到事关训练标准的问题,撕下友善的面具竟如此迅疾,弄得措手不及的他只得胡乱捡起胡嘉亮扔下的面具,变换成鲜艳的红色戴在了脸上。

站在王峰身旁的张恒宁,不知道此时为什么有这么一行字迅速飘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