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79章 论留守攻防大计,求密令行事便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论留守攻防大计,求密令行事便宜

pS:【断更一天我的错!】

【过年回家,琐事太多,上次是卡文断更一天,强迫症犯了;】

【这次在老家,哎妈呀,不是卡文断更,大雪下的在家又冷又困,确实是睡着了断更一天;】

【当然无论如何,这都是借口,断更都是我的错!】

【咱有错认错,挨打立正,诸位说的好与不好我都接受!】

………………

却说那中军帐内,只剩诸葛亮、姜维二人!

姜维深拜曰:

“丞相!北伐出征日久!

如果三月内有幸攻得郿城,则万事胜意!吾自统军于郿城、陈仓坚守,其余军队归蜀中、汉中,准备入冬过年!

如若未攻得郿城,则前线甚有压力,即使入冬,军队也要于此过年!不然全军退去,战果恐将清零!”

诸葛亮点头道:

“理应当是!只是军队不退还,粮草、物资、暖衣怎生供应!?此事甚是头疼啊!”

姜维紧接说道:

“就是因为如此,才欲与丞相商量!无论郿城下与不下,丞相入冬前都需归成都,只是这粮草物资暖衣还需丞相接济供应!”

诸葛亮却摆手道:

“如若吾于陈仓调度,应会便捷好上许多,不如吾也于陈仓入冬过年………”

姜维当即劝阻道:

“丞相不可!军旅艰辛,日久易生疾病,丞相还是归成都养病休息!”

诸葛亮坚持欲留陈仓曰:

“为北伐计,留陈仓!”

姜维略有沉吟道:

“额…这…丞相如不归去,月儿那边吾也无法交代………”

诸葛亮一听,当即道:

“行!吾自回也!……”

………什么鬼………

………搞啥呢………

………沃德发………

两个可以搅动风云、征服天下的男人,竟然无条件服从于一介女流………

【别看不起女的!!】

商议完留守问题,姜维接着以上说道:

“至于粮草物资暖衣供应,暂时以陇南、陇西、陇右三地现有供应,临时凑合若干,等丞相于成都调来大批物资即可!”

诸葛亮颔首道:

“如此甚好!国民赋税沉重,不可再强行追加负担!等到来年开春,吾调蜀中、汉中部分民众,以充陇南、陇西、陇右、北郡之地屯垦!

再配合大司农孟光之策,定可一举解决粮草物资供应问题!”

姜维深躬拜谢道:

“若果能如此,维深谢丞相!后方调度仍需靠丞相维稳!”

诸葛亮覆扇道:

“无妨!”

姜维紧接又道:

“丞相!维还有一事!”

诸葛亮道:

“哦!?何事?伯约尽管说来看看……”

姜维深拜而曰:

“欲拜尹赏为暗影卫副指挥,为保其走动方便,特为其求得丞相之通行密令,于暗中行事,以作便宜!

不知丞相……

钧意如何……”

诸葛亮听罢,当即挥毫泼墨撰写一密令:

“见令如见汉丞相,

行特权、行特例、

非常时期非常之法,

还请诸位静听配合!”

略作吹干墨迹,诸葛亮起身抄起密令,注视姜维道:

“伯约!此密令之权力非同小可,吾先交付于汝,汝可视情况而定!”

姜维接过密令,又是深深拜谢道:

“谢丞相!必不负所望!”

说着便欲辞去往帐门而去,及近出帐,姜维朗声道:

“丞相!……”

诸葛亮转身抚扇道:

“伯约何事!……”

姜维膝跪于地而拜:

“丞相!保重!维去也!”

诸葛亮挥扇道:

“大丈夫当有鸿鹄之志,岂可在于此繁复缛节,快些去吧!”

姜维连磕三头而辞!出帐而往偏帐而去!

去寻句扶、柳隐、尹赏,完结军务后再去军中寻月儿!

………………………

这里说明一下:

【蜀道物资转运】

朝天关,明月峡绝顶之处。山峰绵亘,曲折起伏。关上危崖绝壁陡峭,崖下嘉陵江浪花飞溅。

宽度仅100余米的峡谷上,“古栈道、古石碥道、嘉陵江水道、纤夫道、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古今六道会聚一峡。金牛道陆路与江河水路组成的巴蜀交通脉络,一动一静,纵横捭阖。

自秦岭而下的嘉陵江水横冲直撞,在这里,冲开一道缺口,在峰峦中劈开一道南北相通,恰似一轮弯月的大峡谷,由此造就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明月峡。

秦巴山系之间,就是这峡谷通道,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广元城隔离在山之南侧。也让出川入蜀,北去汉中,南向广元,有了当时唯一的可通之路。

明月峡作为融六道于一峡的蜀道咽喉要地,是蜀道道路文化的集中展现地。

无数次修葺、补建,伴着锤敲錾凿的音韵,这道峡谷留下了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六种道路痕迹:沿嘉陵江峭壁开凿的古栈道,明月峡顶朝天关上的金牛蜀道古驿道,嘉陵江沿岸一线纵观的纤夫道,与纤夫道休戚相关的嘉陵江水道。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的着名战役,影响非常深远。此战是刘备集团进入鼎盛时期的关键性战役,进一步稳固了三分天下的态势,改变了曹魏碾压吴蜀联盟的局面。同时!也使曹魏的国策由对外扩张,逐渐改为了防守待变。

汉中之战前,刘备、孙权几乎没有跟曹操正面为敌的资本。而汉中之战后,使吴、蜀集团看到了进取天下的希望。

【自此,蜀、魏之战很多都是因粮草转运而战!】

且看下文寻兄弟三人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