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绑定生子系统后成为人生赢家 > 第134章 七零胡同日常(3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七零胡同日常(32)

人生在世,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最后能陪伴自己的也不剩什么。

沈瑶很看的开这种事,在心里祝福赵月月和程霜都能得偿所愿后专注自己生活。

……

“又去送两个孩子上学啦。”

“是啊,过两天去大学,想多陪陪两孩子。”

“哎呦,咱们院里新出了个大学生,说出去都让人羡慕。”

“羡慕什么,等大妈家里孩子长大,也是大学生。”

“借你吉言,不求他们当大学生,考上个中专,只要有书读就成。”

“……”

像上面这样的对话,基本存在于沈瑶在家的每一天。

天越来越凉,离京市中医院大学开学越来越近。

沈瑶在得了罐头厂的批准之后,提前结束了上班日常。

一连在家歇了大半个月,沈瑶除了整理自己要带去住宿的被褥和简单衣物,还有就是提前预习大学课程。

自家姥爷的那些中药书籍都被周姥姥打包送了过来。

沈瑶名正言顺地往里边夹带私货,丝毫不担心会被人发现。

华夏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没有人敢保证自己全知全能,大家都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

等沈瑶进入大学,就更有机会将修真界的灵植取来利用。

哗啦啦——

手上厚重的砖块书籍被快速翻动,沈瑶心里默记这些草药的药性,同时不忘与修真界的某些灵植对比。

若是发现有效用相近的,沈瑶会暗暗记下来等日后培养。

毕竟还需要考虑到灵气稀薄的问题,有些环境要求极高的灵植可能沈瑶终其一生都拿不出来。

但有些普通灵植,就可能被拿出融入此方世界,成为一味新的草药。

九月,京市各大高校陆陆续续开学,沈瑶所在的京市中医药大学也在其中。

这个时间对上了小学却没有开学的团团圆圆来说,他们心里欢欣鼓舞,早盼着送妈妈去大学这趟旅程。

“真的要去?不能叫苦,不能喊累。”

从丰收胡同去京市中医药大学不近,而且他们还要带上沈瑶的行李,坐公交车没有自行车方便。

小孩子虽然好奇心重,但同样的,他们忍耐力不足。

沈瑶看着头顶高高挂起的太阳,心说碰见这种艳阳天,大人出去走半天都不一定能受的住,何况是两个小孩子?

团团圆圆点头晃脑,一副他们可以坚持的模样让沈瑶败下阵来。

行吧,既然想吃苦,那咱们就走~

谢辞安和沈瑶分别骑上一辆自行车,后座绑着要用的行李,车前横梁分别坐着两个孩子。

随着自行车动起来,身边飘过阵阵拂面的微风。

风微热,吹的人心里激荡不已。

上大学啊,光是想一想,就很难让人静下心来。

沈瑶情绪还好,哪怕进了大学也表现的很淡定。

倒是身边路过的各色学子,有低声哭泣的,有高声欢笑的,有与人攀谈的,也有默默做事的。

人间百态,画面万千,在一个小小的大学校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沈瑶是中药学院的学生,报到结束后直接去宿舍楼安置。

普普通通的六人寝,沈瑶进来时里边的人还没满。

选了一个靠近窗边的下铺,谢辞安认真整理行李铺床,沈瑶则拿起自己新买的盆带着两个孩子去水房接水。

一家四口仔细将沈瑶住的床位收拾妥当又去了已经开门的食堂用饭。

团团圆圆对此大失所望,这里的饭菜还没有家里好吃。

不过两个孩子知道大学不是他们耍脾气的地方。

乖巧地将打来的饭菜吃完,沈瑶带他们逛了逛学校。

毕竟是中医药大学,校园里边的环境非常不错。

树木清幽,草木丰茂。

“快,坐下歇歇脚,等一会儿就和你们爸爸回去吧。”

沈瑶是入学的新生,学校规定第一学期不允许搬去校外居住,不过后面可以视情况而定。

沈瑶打算先在学校住着,能搬出去的话肯定考虑。

而且中医药大学周围这片都是学校,等到明年谢辞安上学,他们可以在周围或租或买一个房子用来落脚。

不过这些都是明年的事,沈瑶暂时只能工作日住校,休息日骑自行车回家。

团团圆圆两个小人哀嚎一声,随后扭麻花似的趴到沈瑶身上赖着不起。

他们舍不得妈妈,等这次回家要好几天才能见到妈妈。

“平常你们表现好了,爸爸可以带你们过来看妈妈。”

谢辞安给两个孩子画大饼,相比开学后忙碌的团团圆圆,谢辞安这个在机械厂上班的工人才有时间过来。

骑自行车来回一趟不过才半个多小时的事,谢辞安工作不忙,随时都能跑过来看媳妇。

团团圆圆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爸爸的险恶用心。

摇头拒绝爸爸的画大饼行为,两个孩子还一唱一和的表示不能因为小孩子年纪小就欺负他们。

谢辞安:……

沈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搂着团团圆圆一阵亲亲抱抱,并且保证自己有空一定回去。

一家四口在中医药大学逛了小一天,直到太阳西斜,谢辞安才依依不舍地带着两个孩子离开。

沈瑶将人送到大学门口,见人走没影才返回宿舍。

沈瑶所在的中药学院,女生不少,但也是学校分配问题,她的宿舍并不全是中药学院的学生,有两个学针灸推拿,有两个学临床医学。

而且学生的年龄方面,互相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异。

沈瑶觉得自己27的年纪已经不小,结果宿舍还有30的。

最小的也有22,像那种这两年才高中毕业的学生也有顺利考上大学的,但就沈瑶目前观察到的情况而言,并不多见。

宿舍六个人借着吃晚饭的功夫互相介绍了一下。

没发现什么奇葩,都是普通人,看起来可以相处。

“小沈啊,上午送你来的是你爱人和两个孩子?

哎呦,你看起来真年轻,完全不像生了孩子。”

宿舍大姐,已经年满30的许慧心开口感慨。

她住在沈瑶正对面的床铺,两人中间隔着一张桌子,一人半面。

六人寝嘛,中间一共三张横桌,两人一张从进来时就分了出来。

沈瑶笑笑,“许姐,你也年轻,大家能有这个机会来上学,都不容易。”

寝室六个人全结婚了,除了22岁的吕依没生孩子,剩下家家户户都有娃。

像是许慧心,家里三个孩子,老家还不是京市,能出来上学真就是排除万难。

“是啊,我们能出来都是幸运的,有不少人,还没有考上,甚至考上了出不来。”

“嗐,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家珍惜机会,千万别辜负自己。”

“……”

话题聊到这里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家虽然不熟,但彼此之间都很能理解这些年一路坚持下来的辛苦。

从许慧心开始,到吕依结束,六个人分别说了自己这些年的情况,同时唏嘘她们曾经看到的各个故事。

沈瑶完全被自家室友们带来的八卦震惊三观。

相比什么替考的,手撕通知书的,强买强卖的,换亲娶媳妇的,他们院里发生的那些事只能算小打小闹。

寝室的灯被关掉,大家在沉沉夜色中睡了过去。

沈瑶这一觉睡得不太好,也是离开家不适应。

加之天还没亮外面就有人起来洗漱,隔音很差,睡眠浅的都会被惊醒。

沈瑶:……

沈瑶一脸狰狞地抹了把脸,随后小声下地穿衣。

拎着暖壶和水盆去外面的洗漱间将自己清理好,等沈瑶回来,宿舍里的五个人都起来了。

“已经十多年了,大家对学习的热情一时半会降不下来。”

沈瑶和许慧心是中药学院,还是同一个系。

两人一块结伴吃完早饭,随后去了班级上课。

也不算正式上课,因为还不到上课的时间,就是一个系的同学们先见面认认人,再选出班长等负责人,方便管理班级。

沈瑶和许慧心都不是那种愿意凑这种热闹的。

人到了直接当背景板,看着有人毛遂自荐也跟着乐呵。

沈瑶他们这个系的学生普遍年纪都不怎么小。所以相比其他学院的热闹,他们这边算是安静。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一眨眼,沈瑶已经在中医药大学读了快两个月。

周一到周五忙着上课去图书馆跑老师跟前请教,周六周天回家陪两个孩子顺便不忘去罐头厂露个面。

尽管沈瑶如今在罐头厂算停职留用,但有些事并非金钱能够衡量,罐头厂诸多效益离不开沈瑶的推动。

且十一月的京市,又因为外省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引发了新一轮的热潮。

“这也表明国家正在进行积极调整,长远来看,一定利大于弊。”

沈瑶和顾闻书坐在食堂聊天,两人在五车间搭档数年,关系十分不错。

甚至顾闻书还隐隐有自己退休后将位子交给沈瑶的意思。

不过那些终归还是太过遥远,沈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如何,只能先做好自己。

顾闻书点头,“国家需要发展。”

沈瑶赞同,国家能靠着短短几十年就超越其他国家百年发展,谁都会为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

从罐头厂回家,沈瑶和谢辞安聊了聊如今国家的形势。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关高校对更高学历招生的消息已经全面铺开,谢辞安如今只需安心准备明年的考试便好。

不过房子的事,“我已经找人问了,不急的话,明年开学前定下来就好。”

谢辞安搂着沈瑶,又讲了些最近丰收胡同的事。

下乡青年开始陆陆续续返乡,有些人一旦多了,社会就很难安定。

眉头拧紧又松开,“还没出现问题,但人越来越多,”迟早是颗大雷。

沈瑶当然懂谢辞安的担忧,不过这种事他们操心不了。

“只能嘱咐妈他们小心些,能不出门暂时别出门。

马上就过年了,有什么事,还是等年后再说吧。”

虽然年后也不见得会有改善,毕竟这属于社会性事件。

城里没那么多工作岗位,在城里的生活成本也高。

种种因果叠加在一起,更推动了未来的个人生意发展。

人总归是要吃饭讨生活,谁会愿意饿肚子呢。

转头,沈瑶将事和田娜嘀咕一嘴,田娜答应的十分痛快。

“放心,我心里记着,这段时间我多拘着些团团圆圆。”

老一辈的敏感不是说说而已,田娜比沈瑶和谢辞安懂太多。

整个过年期间,谢家在院里都低调安生的不行。

……

当时间步入1981年,整个京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瑶瑶,你和安子来了,正好,我有话说,一块坐过来听听。”

田娜招了招手,正院堂屋,乌压压地挤满了谢家的大大小小。

包括住在筒子楼的谢老二一家四口也被田娜叫了回来。

沈瑶瞧着眼前这样的阵仗,心道自家婆婆说的肯定不是小事。

果然,田娜一开口就是炸弹扔水里,砰的一声直接炸开。

谢爱党吃惊,“妈,你要去南面?”

谢爱民不解,“南面有啥看的,人多还危险。”

吴招娣眼神发亮,“妈,要不你带上我一块去吧。”

王艳艳跟着凑热闹,“听说南面发展的不错,特别是广市,新产的衣服料子可时兴了。”

谢辞安和沈瑶:……

田娜挥手去去去几个字,随后解释她只是过去考察。

“不止我,还有亲家姥姥,我们两个一块过去。

哦,对了,你爸他们都跟着,安全问题不用担心。”

田娜说完,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沈瑶,因为亲家姥姥指的就是周姥姥。

“妈,才改革开放,南面不稳定,你们去考察可以,但有些事还是得稳住,咱们慢慢来。”

怕自家婆婆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自己,沈瑶赶紧开口劝。

不只沈瑶,其他人也跟着劝,吴招娣和王艳艳也不拱火了。

田娜嗐的一声,“放心,我们就是考察加什么来着,是旅游吧。”

反正挺时髦的词,还是周姥姥说的,周姥姥还给自己烫了一个流行的卷发,可是风靡整个丰收胡同,让不少大妈婶子忍不住跑去跟风。

沈瑶这段时间,看见不少金毛狮王的造型,全是自家姥姥带起来的生意。(没有冒犯的意思,那个烫卷卷的,我家里人也弄过的,确实有点像金毛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