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秘事 > 第5章 曹操想和平解决徐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布手下的那帮将军也分派系。

张辽、曹性、成廉、魏续、侯成、宋宪是吕布一派。

郝萌、高顺、秦宜禄是陈宫一派。

高顺为人刚正不阿,武艺超群,统兵能力更是一流。

他手下的陷阵营,也向来都是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但高顺本人却一直不受吕布待见,连个八健将都没当上。

究其原因,一方面,高顺并不擅长阿谀奉承,在吕布面前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不拍吕布马屁。

另一方面,自从濮阳战败之后,高顺便滴酒不沾,更不好女色,他跟吕布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当年陈宫与郝萌在袁术的鼓动下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吕布取而代之,高顺就曾在暗中策应。

后来由于准备不足计划失败,高顺为了舍卒保帅,而斩杀了郝萌,保住了陈宫。

如今郝萌死了,秦宜禄失踪了,陈宫的心腹就只剩下高顺一人。

下邳与彭城离的很近,两地的百姓很多都是亲戚关系。

由于吕布的主力部队都在下邳,导致很多人家都是儿子在下邳,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彭城。

几天之前,陈宫随便找了个老家是彭城的兵卒,让他回家探亲,并顺便打听一下曹操的动静。

结果那名士卒回来后告诉陈宫,曹操的粮草本来就不多,还分给了彭城的百姓,很快他就会断粮。

陈宫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这正是他希望发生的事情。

历来两军交战,都讲究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曹操这仗还没打呢,粮草就快用光了,估计撑不了几日就得滚回许昌。

不过转念一想,曹操既然率领数万大军亲自前来徐州,肯定是下了决心的,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不可能轻易就退兵。

如果粮草告急,又不肯退兵的话,那就肯定会从许昌调运粮草过来。

于是,陈宫便把高顺叫了过来,简单地把事情跟他说一遍,让他带着手下去劫粮。

高顺对徐州的地形非常熟悉,知道哪里是从许昌到彭城的必经之路,便率领手下的陷阵营,在徐州地界日夜蹲守。

果然没过两天,夏侯渊就带着粮草过来了。

夏侯渊的部队长途跋涉、人困马乏,高顺的部队熟悉地形、以逸待劳,再加上夜间的旷野上黑咕隆咚,夏侯渊所部才稀里糊涂地被抢走了大部分粮草。

陈宫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截获了曹操的大部分粮草,也让他信心倍增,觉得此役完全可以跟曹操好好周旋一下。

是夜,丑时,曹操躺在榻上辗转反侧,依然心事重重。

自己的粮草被劫了,虽然八成是吕布的人干的,但也只是猜测,具体细节根本无从得知。

夏侯渊带来的这点儿粮草,连维持五日都困难,明日一早还得派人去催粮。

可如果粮草再被劫了呢?

这里毕竟是吕布的地盘,哪条道是大路、哪条道是小路、哪条道是直路、哪条道是弯路、哪条道有沟壑、哪条道有河流、哪条道能设埋伏、哪条道适合偷袭,等等等等,人家都了如指掌。

夏侯渊这次是命大,吕布只是奔着粮食来的。

如果吕布是冲着人来的,恐怕此时他早就没命了。

吕布劫走了粮食,就会知道自己缺粮,就会认为下一批粮草马上就会送到,就会再派人马设伏打劫。

看来再运粮的话,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又给吕布做了嫁衣。

郭嘉说的没错,大战在即,彭城百姓那么多人,奸细一时半会儿是根本查不出来的。

就算兴师动众地把奸细找出来了,吕布还可以接二连三地再派过来,根本令人防不胜防。

彭城这帮家伙也真是可恶,我给了他们那么多粮食,他们居然吃里扒外,暗中勾结吕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如果狗不听话,主人可以调教它,甚至是打它、骂它、虐待它、屠宰它。

但彭城的百姓毕竟不是狗,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而且并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十个八个人,而是成千上万人啊!

难道真的像郭嘉暗示的那样,把他们全宰了吗?

那样一来奸细是没了,但自己却背上了滥杀无辜的罪名。

往小了说,仁义之士不知又有多少要愤然离自己而去。

往大了说,自己很可能会遗臭万年,被钉在历史长河的耻辱柱上。

唉,难呐!

想彻底铲除奸细就又得屠城,屠城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屠城的话,奸细就一直会有,根本无法彻底铲除。

奸细一日不除,这粮草就没法运。

粮草一断,将士们就只能等死了。

曹操叹了口气,一翻身坐了起来。

实在是睡不着了,翻翻兵书解解闷吧。

看看兵书上能不能有什么计谋,能帮自己度过眼前的难关。

翻着翻着,忽然几行字映入曹操眼帘:“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曹操一边反复地咀嚼着这几句话,一边细细思量着其中的深意。

“屈人之兵”主要还是得先让对方的头领屈服,只要头领一屈服,其他的将士就也跟着屈服了,让头领屈服最好是别开战,攻心为上。

“拔人之城”正是自己此行的目的,拿下徐州最好不要强攻,这是肯定的,强攻不但伤亡太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

“毁人之国”眼下倒是不涉及,但此番攻徐州当然是越快越好,战事拖得越久,耗费和伤亡自然也就越大。

“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顿而利可全”,意思就是要尽量保全整个徐州,避免开战,这样的话军队的锐气不减,又能使得利益最大化。

曹操又不由伏在案上掩卷沉思起来。

如何才能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全争于天下、兵不顿而利可全呢?

徐州的头领是吕布,如果能说服吕布投降的话,这场仗不就不用打了嘛!

估计吕布也不想打这场仗,只是形势所迫而已。

那么派谁去做说客呢?

派个无名小卒肯定不行,去了说不明白,弄不好还会产生误会,一定得派个有分量的人。

自己此番来徐州,手下的谋士只带来了郭嘉和荀攸,他们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万一吕布不同意的话,再把他们扣下当人质,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曹操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自己亲自与吕布谈比较合适。

一来,他与吕布是老相识,叙起旧来有很多共同话题。

二来,他很了解吕布的脾气,知道说什么他爱听,说什么他不爱听,投其所好更能促成谈判。

安全起见,谈判地点既不能设在下邳,也不能设在彭城。

找一片旷野即可,具体在什么地方由吕布自己去定。

若是真的能说服吕布归降朝廷的话,所有的忧愁与焦虑便都会一扫而空了。

曹操想着想着,不禁兴奋地搓起手来。

不知不觉间,东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城中的公鸡也纷纷“咯咯咯”地叫了起来。

又是一个晚上过去了,又是夙夜匪懈,又是彻夜未眠。

曹操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从榻上爬了起来,疲惫不堪地朝军营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