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道家第一人 > 第54章 书呆子李德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就有官员带人敲锣打鼓的给武王府送来了一堆官服、鱼袋、官凭等物件来,

有几个在西域,有的在洛阳,苏灿只好吩咐马周先把人没在的东西收起来,

马周换上深绯色的官服,戴上官帽,换上官靴,倒也像那么一回事,官威还是有的,

同样,换上官服雷豹乐得路都不会走了,自己还能当个游骑将军五品官,跟着咱宗师混就是香,不,是真香。

武王府的班子搭建了起来,分配了各人的职责,任务,之后,全交给了马周,苏灿当起了甩手掌柜。

苏灿回蓝田,好好陪了三位娘子几天,之后装了车美酒和一些新设计出来的衣物,

带着李治就进宫和皇上皇后告辞去了,

“你确定又要走?”长孙皇后关心的问道,

“肯定是要去的,现在东亭县有大唐的一座银山,得运回长安,以后发行纸币,搞经济改革,全靠它们做抵价了,”苏灿悠然说道,

“这些事,本宫不懂,怎么对大唐有利就怎么来吧,”长孙皇后摸着自己的肚子说道,

“这可不行,又怀上了,间隔太短,伤身子,贫道得和皇上说道说道去,”苏灿看着长孙皇后隆起的小腹关心的说道,

“眼往哪看呢?”长孙皇后嗔怪道,也就这家伙敢对自己乱看、乱瞄、乱说了,

“贫道走后,家中娘子,还要烦请皇后多多照拂,”苏灿忙岔开话题,

“本宫想好了,全给封了一品浩命夫人得了,那就不是谁能动得了的,”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还能这样玩,怎么早不说呢,”苏灿高兴了,要是这样,自己出去可放心不少,

“和皇后玩什么?有什么好玩的,”李世民从殿外笑着进来,刚早朝时,吐蕃送来很多礼物和红景天,

这就让李世民猜到,那个西域安西城,肯定经营得不错,要不,吐蕃不会跟鹌鹑一样顺从,心中很是高兴。

“臣是来拜别的,要去东边了,”苏灿还是很敷衍的行了一礼,道,

“不多留在长安些时日?”李世民问,

“如果臣猜的不错,倭国的那座银山已经开始在搬了,”苏灿微笑着说道,

“哈,朕都把这事忘了,”李世民笑了起来,这苏灿深得朕心呐,

“臣走后,皇上要好好照顾皇后,可寻一名叫孙思邈的医者入宫,”苏灿含糊的说道,

“这人朕听说过,医术了得,也寻过,他不肯入宫,”李世民有点小失望的说道,

回味苏灿刚才的话,心中却是一咯噔,苏灿这话中有话啊,莫非观音婢会有什么事?

“这本手抄交给他,他会入宫,而且撵他,他都不会走,”苏灿从怀中掏出一书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随手翻了一下,什么,霍乱治疗方法,伤寒治疗方法,天花治疗方法等等,

涮,李世民就从椅子上一下子站了起来,

“这……这是真的?这些能治,”李世民指着书中问苏灿,

“能啊,这可花了臣一晚上才写好的,”苏灿生怕李世民一激动,把书整坏了,

“那朕找太医来,按书上所说制药,不就行了?为啥要寻那孙老道,”说完,一想,不对,苏灿也是道士,叫老道不太礼貌,又补充一句:“那孙神医,”

“孙神医名声很大,臣希望他能把医治这些病的方法,推广开来,让大唐百姓都受益,”苏灿说道,

“对,这点朕没有想到,有些自私了,”李世民马上自省,

“稚奴要跟着臣去东海,臣也决定带他去长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灿看着李世民又说道,

“那求之不得了,带他去吧,”长孙皇后插话,

“你是他师父,你说了算,”李世民也同意了,

在远处偷听的李治乐得在地上打滚,为了能跟师父去东海,这一路上可没少求师父。

苏灿陪夫妻俩吃了顿饭,留下李治陪他们,自己回去蓝田准备去东海的事宜。

住在蓝田的一代军神李靖,如今越发显老了,很想也去东海看看苏灿的战舰,无奈身体已不支持远行,

“那战舰安装上大炮,应该是很无敌了,可惜老夫这身子骨,老喽,”李靖相当的悲观,惋惜说道,

“所以呢,我做了一个小的模型就放在书房,有空您自己去看看吧,”苏灿安慰他,

“贤婿,到了岭南道别忘了寻贞英的阿兄,李德謇,他在那任了一个七品小官,

多关照他一下,他很古板,不变通,才混到一个县丞,”红拂女在一旁说道,

“得,我寻到他,直接给他一个三品官当,”苏灿答应,

“你当朝廷的官职是大白菜,说给就给了?”李靖说道,说急了,还咳了几声,

“咱贤婿是武王,有单独许自置官属之权,那不就是想封谁封谁嘛,”“是吧,贤婿,”红拂女非常得意的说道,比自己当武王还开心,

“对,丈人说得极是,”苏灿夸红拂女,这下,李靖咳得更厉害了。

就在相互用打趣的方式在作告别时,圣旨到了,还是王德来传的,李靖老半天才整理好衣着,净完面,准备出去接旨时,

苏灿已搂着王德进来了,另一只手上就拿着圣旨,李靖一呆,这么快就接完旨了?

苏灿把圣旨塞给李靖,让他自己看,自己则去和王德聊天去,

李靖拿着苏灿给他做的放大镜,仔细看着圣旨,乖乖,不得了,李贞英、于曼蕾、鄯善柔全封成了一品浩命夫人,

自己的娘子红拂女也从原三品提升到一品浩命夫人,还赏了不少好东西,

李靖,哎,自己打下大半江山,还不如苏灿,仔细一想,还真不如这女婿。

晚宴,拉了王德和一家人一块吃火锅,众人有说有笑,当丫鬟端上一盘切好的牛肉上来时,

李贞英感到不适,转身就进了卫生间,于曼蕾和鄯善柔也同样,

苏灿都蒙了,自己的娘子们中毒了?可还没开吃啊,

“恭喜武王,三位王妃应该是有喜了,”还是王德见多识广,

“哎呀,”红拂女一拍大腿,有喜的样子就是这样的,只是自己搞忘了,

苏灿此时想起了王语雪的那个梦,那份礼物,真是百感交集,这些年,自己一直努力耕耘,终于有了收获。

次日,请了几个郎中来号脉,皆是喜脉,把苏灿乐呵得不行,大赏。

“要不我就不去东海了,留下来陪你们,”苏灿对三女说道,

“夫君可是做大事的人,留下可不成,”李贞英率先说道,另两女附合,

“那你们要答应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才放心,”苏灿现在唠叨得就跟一个老妈子一样,

亲亲这个,抱抱那个,和三女缠绵了许久,在李贞英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的出发。

为了早日适应不晕船,苏灿选了走水路,坐船,李治非常兴奋,

不过,船行驶一段后,就吐得天昏地暗,拉着苏灿道:

“师父,要不,我们还是去岸上吧,”

“如果不能适应,那将来如何出海,海洋比这江河要宽大逾数万万倍,而且风浪更大,”苏灿对李治说道,

“那弟子努力适应,”李治紧握小拳,他可是很想去看看苏灿口中描述的比房子还大的鲲。

几天后,苏灿没事就教已不再晕船的李治钓鱼、给他讲一些世界各地的风俗、特产等,

“师父,有些地方您都没去过,为什么你会知晓得如此详细?”李治明显是很聪明的,

“师父能带你上天,当然就能知晓了,你见大唐有谁上过天的?”苏灿一本正经的维护当老师的尊严,

“嗯,师父说的都对,”李治内心是很崇拜这位师父的。多日后,黄河的河水过急,地型复杂,已不能再行船,

只好上岸改乘马车,接着向东亭县进发,进入淮南道后,沿途都有大小官员来拜见,接待。

淮南道节度使杜悰早就接到朝廷的八百里急报,武王携晋王殿下,要到东亭县,要做好安全防护和接待等事宜。

苏灿等人才到扬州地界,就被一直等候着的杜悰请进了节度使府,安排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按风宴席间,大小官员都来给苏灿敬酒,不过,这些上品好酒,和啤酒的度数也差不多,离桃花醉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苏灿也来者不拒,随着气氛活络后,苏灿向杜悰问道:

“本王的阿兄也在您手下任职,名唤李德謇,可方便通知他前来?”

杜悰一愣,自己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人,眼光看向属下判官,这位杨姓判官马上去找掌书记查,

还真有这人,因这人不谙世故,现在被安排在一个偏远小县当县丞,

杨姓判官马上下令,星夜快马出发,一定要尽快把这位李县丞接来。

李治尚幼,受不了这种酒席,苏灿安排人早早就接他去休息了,

而杜悰和苏灿越聊越投机,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杜悰感觉苏灿啥都聊,都能说出一二道理来,无所不通,什么都有涉及,

苏灿感觉杜悰挺虚心的,能处,两人要不是喝醉了,就差一点结成了异姓兄弟。

杜悰连接款待了苏灿和李治好几天,直到一脸蒙的李德謇来拜见节度使大人,

“哎,不对啊,他似乎不认识武王您啊,”杜悰怀疑是不是接错了人,

“嗯嗯,其它我与他也是第一次见面,”苏灿尴尬解释,

李德謇这才反应过来,又要拜见武王,被阻止,

“阿兄无须多礼了,丈人叮嘱我要照顾于你,你今日就办了交接,到武王府任职吧,”苏灿说道,

“这……我现在干得挺好,我看就不用……”没等李德謇说完,就被杜悰打断了,

“马上给他办理相关调离手续,”杜悰对手下另一名王姓判官说道,

那王姓判官挺有眼力劲,一把拉着李德謇就去办手续去了。

“小弟今日就告辞老兄,前去东亭县了,”苏灿对杜悰说道,

“贤弟,在这地界,有事要找老兄我来处理,你我兄弟一见如故,千万不能跟老兄客气,”杜悰再三叮嘱苏灿,

最后,杜悰亲自把苏灿一行人,送上路后,直到看不到了,才转身回府。

大马车中,坐了李德謇和苏灿两人,苏灿把长安家中情况,李靖的情况一一和李德謇说了,

李德謇由于好多年一直在努力的帮自己那一县的百姓不饿死人,一直没回家,

直到现在,他还是放不下那一县的穷苦百姓,和苏灿聊天时,时常唏嘘,

“这样,你在武王府任一个司马,从三品,就能把你认为穷苦的百姓招来码头上工,拿月钱,”苏灿说道,

“三品?这不符合大唐的官律,这……”苏灿打断他,

说道:“行了,就这样决定了,我身上一直背有代天子行权的权力,”说完,就从一个袋子中,找出一张李世民盖好玉玺,签好名的空白圣旨来,

递给李德謇,道:

“妹夫我也不知道封官要怎么写,阿兄你自己写一下,自己再接个旨,之后官服、官凭什么的你找武王府少卿马周,他会帮你置办好,”

“好吧,”李德謇有点蒙,自己一晃,冒出一位一品大员妹夫,自己也秒成了三品高官,当然,还得自己写圣旨。

在长安时,李世民担心苏灿不好调动各道节度使,特意给他备了十多张空白圣旨带身边备着,今天就派上用场,用了一张。

看着苏灿袋子里还有一摞空白圣旨,李德謇撇了下嘴,没敢再出声,这妹夫有点猛。

东亭县,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在历经沧桑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土地干涸,百姓生活贫困,然而随着港口的建立,一切都开始悄然改变。

港口的兴建,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这片渴望生机的土地。

渔民们的生活首当其冲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再仅仅依靠不稳定的海捕,而是开始涉足货物转运,海上贸易。

渔网逐渐被货轮取代,粗糙的双手开始握紧船舵,驾驭着巨轮在波涛中穿梭,将远方的珍宝运回港口,再由这里分发到各地。

商贾们也嗅到了财富的味道,纷纷涌向东亭县。

他们在港口附近租用王方翼建起的一排排商铺,并形成了集市,贩卖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

绸缎、瓷器、香料、珠宝……每一件商品都代表着东亭县与外界的联系,每一次交易都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活力。

最让苏灿感到兴奋的,还是停放在船坞中的大型战舰,自己设计的大型三桅帆船被做了出来。

这些战舰拥有三层甲板,关键部位包有精钢装甲,并且被设计用于纯粹的军事目的。

船长七十米、宽十八米、吃水九米,排水量能达五千多吨,能装备一百五十门大炮。

另外,高耸的船首和船尾甲板,这种设计使得在战斗中能够轻易登上敌船。

战船两侧设置有“舷窗”,为大炮从下甲板射击提供了便利。

船身趋于狭长,在吃水线上方有个较低的撞角,用来冲撞敌船。

这种战船有三个桅杆,上面装有横帆。船头船尾建有船楼,水线以上的船体装有许多门大炮。

主船体上有一排大型大炮,这样在海战的初始阶段就能大大延长了战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