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晋王当下非常紧张,因为官方已经发了海捕文书,他现在的身价很喜人,财帛动人心,万一有人想走捷径呢?不得不防。

他不由紧张道:“你们大抵是认错人,我们只是路过的流民。”

山民们笑笑,这里可是深谷,谁会经过这里?“我们虽常住山中,但消息可不闭塞,你就是晋王殿下吧。”

裴一吓得挡在晋王身前,“你们认错了,我们过两天就离开。”

“错不了,”山民热情邀请晋王等人进院小坐,并主动解释,“放心吧,我们跟官兵可不是一路,咱祖上就进山逃役了。”

见这些山民似是没有恶意,裴一让裴忠、裴义带着人在附近挖野菜,收集柴火,自己则和晋王走进院中。

山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年长的一位似是族长,他一脸怜悯道:“我观你们面色憔悴,想是吃了许多苦吧。”

真是知音啊,晋王惭愧地低下头,“冬日山中生存不易,让各位见笑了。”

族长慌忙摆手,“没啥可笑的,我们也是过来人。”

他对身后的男女挥挥手,不多时,就有人送上杂粮饼和一些腌菜,“两位快吃吧,都是山野之物,虽没甚油水,但也聊可裹腹。”

裴一和晋王咽了咽口水,他们这几天过得苦不堪言,陡徒然看到冒着香味的饼子,肚子就很没骨气地抗议。

听到两人腹有雷鸣之声,众人并未笑话,族长看出晋王的想法,“你们放心吃,不够的话,家里还有很多呢。”

“是啊,也是托了晋王殿下的福,今年分到了粮食,再加上夏秋刚过,摘了不少山货,足够你们吃的。”旁边陪坐的族人都出声劝道。

晋王和裴一两人分吃了一块饼子,便停了手,打听他们为何在此生活。

原来这些山民俱是来自青州的赵姓大族,起初因逃荒来山里定居,待荒年一过回到原籍时,才发现难以承受日益沉重的赋税,索性又隐匿户口进山。

但赵族长有远见,深知在山里虽暂时安逸,但长久居住,对子孙后代不利,遂将族人分成两拨。

一拨当山民,平日种些杂粮、或采挖药草为生;另一拨则回到祖籍,靠耕读传家。

两边仍共用一本祖谱,大家平日也保持往来,前阵子晋王占领青州后,先是公审了一批贪官污吏,而后又按户籍人口分土地。

保证耕者有其田,人人有衣穿,有饭吃。

赵族长得了信,觉得晋王的做法乃是明君所为,便带着族人下山,刚登记好户籍,分了粮食,便听到官军来袭。

眼瞅着一场大战避无可避,族长大手一挥,便又带着族人进山躲避兵乱。

“世上因果循环,若是没有殿下昔日分田、分粮的善举,今日我等也拿不出粮食救济,一切自有天意啊。”

老族长年岁渐长,越发信命,既然上天让他们在此遇见晋王,便全心全意负责招待。

有了本地山民的照顾,裴家军的日子好过多了,一来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至于在野外受冻,二来,山民认识山脚村民,可以换取一些粮食、盐巴等物。

晋王等人暂时安顿下来,裴家军深知山民生活不易,主动揽下开荒的活计,一百多号精壮的小伙子可是难得的壮劳力。

他们不仅开了荒,还重新帮赵家人打了围墙,建了小寨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猛兽袭击。

族长隔日就安排人下山打听情况,从村民口中得知,如今官兵管控甚严,但凡有人经过官道,必定搜查。

赵族长安抚晋王道:“殿下只管在这安心住着,待有了合适机会再出山。”

日子一天天过去,正当大家以为平安无事之时,却有一山下村民主动撕下村口张贴的海捕文书,来到关卡报案。

“小的是鸡窝村的大牛,”他将海捕文书展开,“发现逃犯踪迹,特来禀报。”

官兵不敢怠慢,忙将其押送到军营,大牛吓得半死,自己是来报案的,不是来投案自首的,怎么是这个待遇呢。

不过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大牛看在赏金的份上,老老实实进了营,见过了孙总兵。

孙总兵大马金刀坐于上首,“你可是找到了逃犯的落脚点?”

“啊?”大牛反应过来,忙摇了摇头,“草民不知他们落脚何处?”

孙总兵火气腾地就上来,对手下亲兵骂道:“不要把什么阿猫、阿狗都带过来,好歹先盘问一番。”

啥都不知道,把人带过来干啥,万一是个探子,或者是刺客怎么办?

亲兵比总兵还生气呢,气得一脚踢向大牛,“你拿我们开涮吗?不知道还揭了海捕文书?”

大牛哭丧着脸,心想:早知道是这样,自己就不来告密了,好嘛,赏银没拿到手,反倒先挨一个窝心脚。

“回将军,小的虽然不知道犯人住哪,但小的猜他们与赵家山民定然关系紧密,只要跟着赵家人进山,肯定能逮到的。”

孙总兵来了兴趣,勾勾手指示意大牛上前,“仔细说说……”

当下大牛将自己的发现说了,原来靠山吃山的村民们,平日里只种些杂粮糊口,粮食其实并不多。

生活在山里的赵家山民很少会到村里换粮食,多半就是拿猎物换一些豆子之类。

但最近他发现这些山民背着猎物,挨家挨户讨要杂粮和盐巴,说是官兵封路,他们不好去城里换粮食。

“这不是很正常嘛,”孙总兵摸着胡须沉可以沉吟道:“山里没盐、没粮,总得找人买。”

大牛满脸的褶子笑成一朵怒放的菊花,“将军说得对,可是他们换了一家又一家,这就不对了,山里能有多少人,还需要这么多粮食吗?”

孙总兵想想,此事确实可疑,保不济晋王等人,与山民达成某种合作,他不怀好意问大牛,“那他们有没有找你换?”

“啊?这个……这个,小的自己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哪里有多余的粮食给他们。”

大牛可是村里有名的闲汉,眼高手低的,哪里会好好打理庄稼,收成的多少,全靠农作物自己努力。

孙总兵吩咐亲卫,“你和这位大牛回村子,就说是亲戚,找找那些人在哪儿落脚。”

亲卫抱拳应是,大牛迟疑地问道:“那赏钱呢?”

“不急,等抓到人,自然一文都少不了你的。”

大牛一想也是,这位可是京城来的将军,怎么可能为了几百两银子就毁了自己的名声呢。

随后他便乐呵呵地与亲卫回到村子,对村民解释说是结义大哥,过来暂住几日,村民也没有怀疑,毕竟小山村里也没啥好让人惦记的。

亲卫在村子住了一段时日,果真发现赵姓山民动向,而后悄悄跟了上去,终于在山谷中找到潜藏着的晋王一行人。

当天他就赶回大营,“报将军,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