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凤女降世天下归一 > 第40章 活了过来 淑妃事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叶终于明白了三皇子不正常的原因了,看着还一脸不可置信的三皇子,红叶出声道:“三皇子,你就这么想掉脑袋?”

三皇子赶紧抱着自己的头,快速的答道:“不想!”

京郡首耐心的解释道:“三皇子,皇上是让你来官府不假,可是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皇上只是让你在官府办公,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三皇子不敢置信的看着京郡首,又看向红叶,然后,突然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我就说嘛!我还没有准备好去死,父皇怎么能这么心急!”

然后一改刚才的状态,撇下京郡首和红叶,开始兴奋的点菜,最后还不忘对着小二道:“送到三楼梅花厅,越快越好!”

小二难为情的道:“这位客官,实在不好意思,梅花厅还没有收拾妥当,桃花厅临窗而设,视野开阔,要不您去桃花厅用膳?”

三皇子满不在乎的道:“好!那就桃花厅!快点上菜!”

三皇子自顾自的向楼上走去,全然忘记了一道而来的京郡首。

京郡首丝毫不觉得尴尬,和红叶对视一眼,向楼上走去。

待三皇子吃饱喝足后,才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也瞬间想到了自己旗开得胜的喜讯还没有告诉红叶,遂赶紧向楼下跑去,不管不顾的开始讲述自己在御书房的的精彩表演。

红叶心下感慨,老人常说的傻人有傻福,难道就是指三皇子这类人吗?

本以为要经历不知多少次的请奏和旁敲侧击,才能让皇上点头。

万万没想到,三皇子一顿哭闹就全部解决了,还让二皇子顺理成章成了指挥官。

那接下来就应该按计划行事了,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京郡首夫妇的参与。

于是,红叶将自己对儿童福利机构的想法和计划讲给了京郡首。

京郡首心中充满了震惊,一直以来,他小心谨慎的照顾着这一群孩子,没想到,有朝一日,孩子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拥有一个家了!

话说二皇子拿到被封指挥官的圣旨,第一时间不是叫来自己的心腹一起商议,而是来到了自己母妃的住所。

二皇子的母妃是后宫的淑妃,只是后宫之中,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淑妃,只知道在冷宫旁边有一个宫殿,叫“忏悔宫”,常年宫门紧闭,而淑妃就生活在这个宫殿里。

而知情的老人都知道,原本的淑妃宫曾经是后宫中最热闹的地方,只是现在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据说,当年后宫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夜之间,淑妃宫上下三十多口人,除淑妃外,全部被杖杀,其中还包括淑妃的两个亲妹妹。

而翌日,一道封赏的圣旨却传遍宫中,淑妃贤德淑良,伴驾有功,特赐忏悔宫殿,终身为皇上祈福!

此道圣旨可谓讽刺意味十足,但无人敢对此质疑半分,从此以后,“淑妃”二字大家都非常默契的闭口不提。

而当晚,淑妃宫中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让三十多口人全部毙命,至今仍然是个谜。

据当晚值夜的宫人透露,淑妃当时神情呆滞,披头散发,仿佛行尸走肉一般,被拖进了忏悔宫。

忏悔宫在宫中是个独特的存在,进了忏悔宫,在四面高墙的牢笼里,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当年太后极力劝阻皇上将淑妃放出来,陪她去太庙祈福,但无奈皇上意志坚决,淑妃被关忏悔宫一事已无回旋的余地。

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下了一道懿旨,派专人负责淑妃的衣食起居,保证淑妃在忏悔宫不会受虐待。

只不过,虽指派专人负责,但也只是保证忏悔宫衣食住行的原材料供应没有问题,其他的还是需要淑妃亲自动手。

当时后宫中所有人都认为,淑妃进了忏悔宫,一定会想方设法自救,求得皇上宽恕,或者悄无声息的结束自己的性命。

然让所有人都比较意外的是,淑妃没有寻求任何人的帮助,也没有选择自尽,而是认认真真的在忏悔宫中生活了起来,更让人意外的是,淑妃竟把忏悔宫打造成了后宫中的世外桃源。

晨起的鸡鸣,夜晚的狗叫,宫墙上趴着晒太阳的白猫,无一不在告诉众人,淑妃还活着,而且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淑妃身上穿的每一件衣物皆是自己亲手缝制,做饭、洗衣、打扫,更是亲力亲为,因为偌大的宫殿,只有淑妃一人。

皇上要把二皇子交由皇后抚养,却被太后阻止,在淑妃一事上,太后已经退步,她不可能由着皇上的性子来,继续猜疑胡闹下去。

遂在二皇子一事上,太后态度异常强硬,不顾皇上反对,连夜带着二皇子去了太庙,在孝道面前,皇上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在教导二皇子方面,太后可谓倾囊相授,书法、琴技、兵法,自己毕生的积累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二皇子。

太后与太上皇是青梅竹马,一起拜师学艺,感情深厚,几经波折终于走到了一起。

后来,太上皇继位,太后顺理成章成了天下女人羡慕的一国之后。

太后育有一子一女,和普通父母一样,太后对两个孩子悉心教导栽培,但让人遗憾的是,唯一的儿子在战场上不幸身亡,死在了敌军的埋伏中,连尸首都未曾找到。

太后将女儿嫁给了自己闺中好友的儿子,虽远离京城,但那是太后为女儿安排的最好的归宿。

在太上皇驾崩后,现今的皇上继位,太后自请出宫,去太庙为大金祈福,鲜少回宫!

太后不是一般的女子,心怀江山社稷,虽然远在太庙,但大到各国动向,小到宫中一举一动,皆了如指掌。

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太上皇戎马一生打拼下来的大金江山!

而对二皇子的教导上,太后更是细心周到,请了同门武艺最高的师兄亲自教导,又把在战场上负伤回家养老的刘老将军请来,指导二皇子行军打仗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