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场上,林知熠和孟伟泽几乎在半个小时内就完成前面两道题,前后相差不多同时来到最后一题的解答上。

林知熠看着最后一题。

只见题干上写着‘塔尔加序列的奇异兴致。即描述塔尔加序列是一个由自然数构成的无穷序列,其生成规则如下:a_1=1,对于所有n≧2,a_n.......’

几乎只看前面半句话,林知熠就知道这题考察的是塔尔加序列的深入分析,包括质数分布、最大公约数的性质以及序列的生成规则。

如果按照普通的论证一定会长篇大论,林知熠不想,觉得太累,于是依旧用她自创的做法完成答题。

说到自创,昨天三道题的解答她依旧使用的自创法,可以说比标准答案都要简单。

正是因为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昨天阅卷的时候,Imo联盟几乎所有人都对她的试卷解题过程讨论了很久,最后确定她的方法更好。

而今天的考试,尤其是最后一道题,他们比谁都期待看到林知熠的解法,相信她一定有更美妙的解法。

塔尔加理论是有波兰数学家塔尔加提出的关于真值论的一系列理论,主要贡献还包括了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等领域。

简单概括塔尔加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大约就是定义悖论、加真值定义、模型论、加算术化原理以及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最后一道题同样要用到这些核心概念,所以当初那些数学家才会花了很久时间解决,但也不能让论证过程拥有逻辑上的闭环。

而林知熠当然不会这样做,她证明塔尔加理论中的fx模式创想,以及准数线型对向上理论的反导向推论,利用了f(x)\"?推进理论证明了线型流体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

由此,她能在很短时间内,用很少的篇幅完成这道题的论证。

所以当旁边的孟伟泽还在思考怎么做的时候,林知熠举手交卷!

今天的考试只有林知熠一个人提前交卷了,可把华国的网友高兴坏了,对于一道题都看不懂的众人而言,最直观评价林知熠能力的方式就是她完成题目的速度。

但很多数学领域的研究者,以及考场内外的学生、领队等人则知道林知熠的实力强悍程度。

最后一道题他们几乎没有思路,而她用时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解答。

出了考场后,领队也没有追问她是怎么做,只让她先上车休息。

等了很久,里面的考试终于结束,而这一次,被Ao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孟伟泽始终没有提前交卷。

当矮个子孟伟泽走出考场,第一时间便是搜寻提前交卷的林知熠,但是无果。

他的表情有些懊悔,刚才最后一道题他用了几个小时才终于想到解题方法,无奈最后时间不够,他只写了一半证明过程,估计最后一题只能获得一半分数。

考生的考试结束,而Imo联盟的人开始工作。

他们安排人立刻批改试卷,第二天就是颁奖仪式,而作为众人都关注的林知熠,自然她的试卷被调阅出来提前批改。

只见她前面两道题依旧使用了她自创的方法,对比之下,显得标准答案冗长了很多。

有了昨天的经验,阅卷老师很快聚集在一起针对她的试卷进行批改。

如果说前面的题目经过众人的智慧能完成评定工作,那么最后一题,他们看着林知熠的论证过程,实在是看不懂。

仿佛林知熠论证猜想那一幕又出现了。

林知熠给出的最后结果是对的,但只有结论没有过程是不会得分。

在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商谈后,阅卷组的人最后无奈地摊手表示他们不行。

完全不知道林知熠解题过程,于是提议让Imo联盟去找原本出题的三位科学家,或者其他顶尖的大佬。

听到他们的提议,总负责人摇头苦笑,“omG,上帝,你们真是会出难题。”

现在全球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忙于试图看懂林知熠的六大猜想的论证过程,怎么可能会过来。

无奈,最后总负责人还是致电先前出题的三位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表示希望他们能抽时间判断这道题的解法。

原本三位数学家都打算拒绝,但听到负责人说‘林知熠’后,纷纷点头同意,于是立即乘坐飞机抵达圣彼得堡。

本以为有他们的到来,林知熠最后一题的论证一定很快被判断,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三位数学家通宵了一夜依旧无法判断。

最后在颁奖仪式前一刻,阅卷室里,还是一位数学家指着试卷上一处论证开口,“这部分,她自创的结论必须要先证明,否则她的验证是不完全的。”

Imo众人对视一眼,如果是这样,那么林知熠这道题大概只能获得0分。

不过,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数学家摇头不同意,“不对,也许林她在答题过程中考虑到这一点,已经论证了,只是你我水平太低了,所以看不懂。”

对方一听,赞同的点头。

Imo众人对视第二眼,如果是这样,那么判定林知熠这道题获得0分不应该。

最后Imo联盟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只见颁奖仪式开始前,联盟给了林知熠当众验证她解法的机会。

林知熠和领队听到官方来人和她商量后,自然点头同意。

这个消息一公布,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被吸引过来。

——怪不得昨天三位数学家临时坐飞机到达圣彼得堡,原来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林知熠的解法,所以赶紧搬救兵

——但是无奈救兵也不行,话说Imo这样完全就是史无前例吧

——别说Imo史无前例,我看林知熠才是真正的牛掰

——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判定林知熠0分,还有大费周章的进行这一系列举动?

在网上众人议论中,林知熠站在原本该颁奖的地方,身后是准备好的黑板,下面坐着位置上的是全球五、六百多人。

Ao队伍里,14岁的孟伟泽眼神复杂的注视着台上的林知熠,就在刚才,Imo已经公布了林知熠前几题的解答方法,很多人把她简洁的解答称之为‘林知熠方法论’。

什么意思呢?

即以后所有国家的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是可以直接套用她的解法。

而现在林知熠将论证最后一道题,从官方的做法不难看出,他们就是想让林知熠没有争议的获得冠军。

这大概就是数学界对她的偏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