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聊了一会,方妙茹称身体不舒服,要洗澡休息一下。几位长辈便让她去休息了。回到自己的院子,方妙茹放下一身的戒备。

叫来丫鬟,春桃去打水来,本小姐要沐浴。躺在浴桶里,想着以后该怎么报复,并给白思雨,龙临霄添麻烦的时候。

丫鬟来传说,孙小姐,相爷回来了,要您去他书房见他。

方妙茹不敢怠慢,赶紧向着前院行去。而来到书房,清叩门,叩叩,叩叩,里面略微苍老的声音响起,进来。

方妙茹进入屋内,看着站在书案前的三个人。这三个人,可都是方家的话事人。!

方妙茹进入屋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方丞相就是磕头认错,祖父,茹儿知道错了。如儿不该不听祖父的话酿的成如今大错,还请祖父惩罚。

丞相看着这个如花似玉的孙女儿,也是真心疼爱过的,要说不生气也是假的。如今看着态度诚恳,知道错了。不想着再出去了,也就不想过多苛责。

只是说到现在知道错了,方丞相便说到,当初让你嫁给大皇子,你还不愿意,现如今可想好了,方妙茹点头。大皇子表兄一向对自己很好。

茹儿,听从祖父的安排。

方丞相,看到这个孙女如此听话,也高兴的点了点头。只要这个孙女答应嫁给大皇子,自己的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也不枉费自己这么多年的谋划。

好,明天我就通知你姑姑,去向皇帝请旨,为你和大皇子赐婚。

方妙茹,无悲无喜,只有要报复的决心。

皇宫里,皇后,霄儿给我们写信了,过些时日,他就会带着那个小丫头儿进京了。如今他们已经把稻子和鱼都收好了,还给我们运回来了一些新产的稻米和鱼。让我们尝一尝,等收完那个高产粮食,土豆和红薯,他们二人就一起回来了,会进宫谢恩。霄儿还要我们给他和黎平县主赐婚呢?而且你知道吗?

嫣儿,怎么了,皇后看着高兴的合不拢嘴的皇帝,这时候哪有什么帝王威严。像个老小孩……

咱们霄儿在那里这几个月,也不是一无所获的。你知道黎平县主种的稻子一亩产多少斤吗?

多少,皇后也被皇帝勾起了兴趣。

一亩好地,有八百九十斤,孬地也有七百四十斤往上,你说说这是不是咱们御龙百姓的福运。这个黎平县主啊!是不是我们御龙王朝的小福星。这每亩地的稻谷比原来的翻了一倍不止,这样老百姓交完税收就能吃饱肚子了。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了。

真的有那么高,皇后瞪大眼睛,惊喜的说。“皇后也知道这些年,皇帝为了老百姓粮食产量问题操心,这些年国家内忧外患,边疆战士,还有天灾不断,国库也是空虚,老百姓种的粮食交完税收,已经剩不多少了,每家人口众多,最后又要靠野菜掺着粮食艰苦填饱肚子,如今好了有这个黎平县种出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

就是那两种,高产粮种的产量,会不会有试种时的产量那么高。也不知这回大面积种植,还会像三五亩种植时产量那么高吗?

皇帝高兴的说道,放心吧,不着急。产量不会低,也得有几千斤。霄儿一直在那里看着呢!

对了,皇妹在那里,说是给灵儿丫头订亲了。谦泽这小子,不声不响的就给灵儿把亲事定下了。

行了,你也别急,等霄儿回来,你也该给他赐婚了,他在那里守了这么久,伤养好了,毒解了,如今又有高产粮种,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嫉妒呢?

哼,我看谁敢,我龙沐辰的儿子,未来储君,谁敢害他,当年没有证据,又让他们钻了空子,如今己掌握了一些证据,嫣儿你放心吧!我们的霄儿也长大了,不会再发生当年的事了。狐狸是会露出尾巴的。

白家村,雨儿,这红薯挖出来,得存在那里。

我已经叫人建好了库房,把红薯和土豆存在里面就好。

咕咕,咕咕,主公,有信。拿来。

侍卫从信鸽身上拿出信件。恭敬的递给眼前人。

哈哈,哈哈,这龙临霄命是真大,真好啊!受伤,中毒都快要死了,居然都能让他逢凶化吉。还找到了高产粮食。老天爷是真的不公啊!侍他还真是不薄。既然是你想要的,我偏要抢过来,评什么,你什么都有,老天爷还把功劳往你手里送,你喜欢那个丫头,我也要抢来,父皇不是偏向你吗?眼里心里只有你吗?我偏不让你如愿,咱们拭目以待吧!龙临霄等着我啊?

哎呀,我挖出来了,伸手一拎,哇,好多,公主拎着藤蔓看着上面一串的红薯,忍住激动的说,泽哥你快看,好多,也好大,紫红紫红的,这得产多少斤啊?一棵秧子上就结这么多,怪不得雨丫头说是高产作物呢。公主不由感叹,又抬头四望,这丰收的景象,希望不久的将来在我御龙王朝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幅丰收的盛景。

驸马也激动感慨的说,会的,一定会的。黎平县主就是御龙王朝的小福星,他献上了水车,屈原犁,如今又发现了高产粮种,又给霄儿解了毒,你说她是不是小福星?而大哥最大的心病也已经解除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悦儿,你看看,乡亲们的脸,那是发自内心深处开心的笑,他们不会再饿肚子了。走我们去农官那里,看看产量有多少。夫妻二人向着称重的地方走去。

爹,娘,你们快来,这个红薯产量好高,我们每个人都算了一扁,一亩地产了,四千五百八十斤呢?欧阳皓轩从没有见过这么高产量的粮食。自己可是从小跟着父亲,和太傅们学习的,也是第一次见如此的盛况。难怪老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怪不得会有游学一说。这次跟着父母出门算是涨见识了。不是只有京城最好,也不是只有蛮荒最苦。“这一路的见闻,也让这个郡王爷,奠定了以后当一个首辅大人的基础。”

雨丫头啊,红薯产量这么高,这也有种子了,里正爷爷舔着老脸问问你,看看能不能卖给乡亲们一些。